】 【打 印】 
如何從供需兩側發力擴大內需
http://www.CRNTT.com   2022-12-30 09:00:05


  中評社北京12月30日電/不久前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明年經濟發展面臨的困難挑戰很多,要更好統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擴大內需,通過高質量供給創造有效需求,支持以多種方式和渠道擴大內需。這為從供需兩側發力擴大內需、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進一步指明了方向和路徑。面對新形勢新挑戰,我們既要進一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高中國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又要注重需求側管理,採取有力有效措施全力擴大國內需求,夯實經濟穩定運行的內需基礎。
  
  經濟日報發表中央財經大學經濟學院教授戴宏偉文章認為,推動高質量發展,客觀上要求必須從供需兩側抓牢擴大內需戰略基點。其一,通過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升供給體系與消費結構的適配度,有利於將居民無法得到滿足而被抑制的新需求釋放出來。同時,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蓬勃興起,以創新帶動新供給,提高供給體系“技術含量”,將引領創造出巨大的新需求。其二,從經濟發展規律來看,需求端的釋放和有效需求的實現是拉動經濟增長的根本動力,是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向往、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具體實現途徑。其三,從消費結構的變化來看,無論是衣食住行,還是物質文化消費,都存在著逐漸升級的規律,也正是消費的不斷升級,刺激並拉動了供給結構和產業結構的升級。總體來看,需求側管理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經濟發展的一體兩翼,二者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文章指出,推動高質量發展,要把握好需求側與供給側的辯證關係,注重需求側與供給側的高水平動態平衡,發揮供需兩側對高質量發展的雙輪驅動作用。要根據需求結構升級規律,以擴大有效需求為動力進一步拉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優化供給結構為抓手進一步刺激有效需求實現,從供給側與需求側兩端發力推動高質量發展。
  
  一方面,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應以創新為根本,以質量為保證。市場上好的產品、新的產品背後是技術創新的支撐,祗有在科技創新中掌握先機的企業,才能搶先推出新的產品並占領市場。因此,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任務是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依靠科技創新解決核心技術“卡脖子”瓶頸,完善產業鏈條,優化產業結構,保證供應鏈安全。另一方面,需求側管理應以供給為基礎,以增收為核心。供給最終需要轉化為有效需求和消費需求。消費是中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而撬動消費的重要杠杆之一就是價格。因此既要千方百計增加居民收入,完善覆蓋全民的社會保障體系,還要努力降低物流、稅收等各方面的成本,採取各種措施讓居民想消費、能消費、敢消費,真正讓“需求牽引供給”。
  
  文章分析,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需求側管理有機結合,需要把握兩個關鍵詞,一是“質優”,二是“價廉”。從目前中國供求形勢來看,實現供求平衡的關鍵不是量,是質;不是總量,是結構。因此,供給側發力的重點是調結構,包括調整優化城鄉結構、產業結構等。其中,城鄉結構的主要問題表現為不平衡不充分發展,這就需要進一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和新型城鎮化戰略,發揮中小城市尤其是縣城的集聚、輻射作用,挖掘縣鄉消費潛力,帶動農村消費這個重要市場。產業結構的主要問題是產業需要轉型、結構亟待優化等,因此需要統籌推進補齊短板和鍛造長板,針對產業薄弱環節,實施產業基礎再造工程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盡快解決一批“卡脖子”問題,並在產業優勢領域精耕細作,搞出更多獨門絕技。
  
  需求側發力的重點則包括:一是千方百計穩住就業,最大限度保市場主體促進就業;二是想方設法增加收入,改善收入分配格局,擴大中等收入群體;三是降低物流成本,重點拓寬縣鄉以下的物流渠道,擴大農村需求;四是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障,加強對醫療、養老等方面的財政支持力度,從多角度、多層面消除居民的後顧之憂,把居民的消費活力真正釋放出來,更好地發揮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