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抓住新機遇,加快數實融合
http://www.CRNTT.com   2022-12-28 09:22:33


  中評社北京12月28日電/日前,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對明年經濟工作做出一系列部署。其中提到,要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大力發展數字經濟,抓住全球產業結構和布局調整過程中孕育的新機遇,勇於開辟新領域、制勝新賽道。

  環球網發表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北京對外開放研究院研究員,統計學院副院長,教授唐曉彬;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北京對外開放研究院,統計學院博士生何桂燁文章認為,無論是推動傳統產業的改造升級,還是培育在新能源、人工智能等領域的新產業優勢,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的高質量融合都是非常重要的一環,有必要在明年加快推進。

  實際上,在黨的二十大報告就提到,“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強調實體經濟作為經濟發展著力點的重要性和製造強國、數字中國建設的緊迫性。持續推動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的高質量融合,不斷釋放數字化和工業化的聚合效應、倍增效應,充分發揮人才培養和政策推動叠加優勢,進而不斷激發經濟增長新動能,為中國式現代化奠定堅實基礎。

  文章稱,持續的數字化進程為數實融合高質量發展提供原始驅動。數實融合主要通過生產工具、勞動力等要素數字化,依托人工智能、物聯網技術,整合產品設計、原材料供應、產品製造和銷售等環節,最終實現資源高效利用和生產力解放。在此過程中,數字場景的拓展應用和數字資源的廣泛共享無疑是企業加快數字化轉型速度、實現綠色發展的兩大“法寶”。

  因此,一是通過推動智能裝備製造產業發展、擬定科學合理的技術規範等方式,便利技術升級後的管理和維護,助力生產工藝全流程、多維度的數字化改造,促進產業流程再造、體系重構,為產業轉型升級提供良好的支持生態,實現大範圍、全方位地拓展數字場景的目標。二是基於數字經濟與共享經濟相結合的思想,構築數字機械加工、數字網絡運營等專業共享平台,對接不同行業、不同規模的企業,逐步實現不同企業間技術工人、生產設備和網絡資源的共享,緩解企業在人力資源、資金投入等方面的壓力,加快技術、資源的流通應用速度,促進分工細化與效率提升。

  文章分析,健全的工業體系為數實融合的高質量發展奠定扎實基礎。相對完善的工業體系能夠為原材料供給和工業加工的順利進行提供有力保障,顯著減少工業配套生產成本,這將成為中國數字技術與工業生產系統融合的一項突出優勢。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