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製造業基礎強大動能強勁
http://www.CRNTT.com   2022-12-11 09:49:42


未來中國製造業的前景仍然是樂觀的,這是因為中國具有實現製造業穩定增長的強勁發展動能,特別是疫情防控政策優化後,這個動能將得以更充分地釋放。
  中評社北京12月11日電/根據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發布的數據,2022年11月份全球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為48.7%,較上月下降0.7個百分點,連續6個月環比下降,連續2個月低於50%。其中亞洲和美洲製造業PMI均降至50%以下,歐洲在48%以下,非洲連續2個月略高於50%。PMI指數是通過對企業採購經理的月度調查結果統計匯總、編制而成的指數,涵蓋了企業採購、生產、流通等各個環節。從這些數據不難看出,全球製造業仍面臨較大的收縮壓力。

  環球時報發表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劇錦文文章認為,全球蔓延的新冠疫情、愈演愈烈的地緣政治衝突和一些世界主要國家面臨的通脹壓力,是當前全球經濟增長仍在持續放緩的主要原因。這些外部衝擊的確給世界經濟造成了十分不利的影響,但世界經濟的內在痼疾同樣不容忽視,比如不合理的福利制度導致的競爭乏力、緩慢的數字化轉型進程,以及強行與中國“脫鈎”造成成本上升等等。未來幾年,如果這些因素不能有效化解,世界經濟仍將處於周期波動的下降期。

  文章表示,在世界經濟整體下行的背景下,中國製造業近三年也一直面臨著不小的壓力。根據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發布的數據,11月份中國製造業PMI為48%,較上月下降1.2個百分點,處於榮枯線以下。

  造成這種不利局面的因素首先是疫情的衝擊。由於疫情的不確定性,企業的生產計劃隨時可能被打斷,部分企業在獲取原材料和零部件甚至找到合適的工人上,已經不能按照正常節奏進行;不僅如此,部分企業還會存在成品貨物積壓、物流不暢等問題,帶來不能如期完成訂單的壓力。當然,中國紡織、制鞋乃至家電、電子等傳統勞動密集型行業正處於深度調整之中,社會消費乏力、海外市場呈現萎縮趨勢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中國製造業的進一步發展。

  文章分析,未來中國製造業的前景仍然是樂觀的,這是因為中國具有實現製造業穩定增長的強勁發展動能,特別是疫情防控政策優化後,這個動能將得以更充分地釋放。

  第一,經過幾十年的發展,中國積累了雄厚的物質基礎。特別是中國的城市化,使大大小小的城鎮匯聚了巨額財富,這些財富無疑會支撐中國包括製造業在內的經濟持續發展。

  第二,中國的勞動力資源仍然充沛。目前中國人口約有14億,2021年末,16~59歲勞動年齡人口約為8.8億人,占62.5%,全國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為10.9年,國民素質不斷提升,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強大智力支撐。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