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地鐵建設須量力而行
http://www.CRNTT.com   2022-11-18 08:57:53


  中評社北京11月18日電/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加快建設交通強國。地鐵等軌道交通是建設交通強國的重要領域。近年來,我國城市軌道交通建設進程持續推進,不少城市對躋身“地鐵城市”抱有極大熱情,但祗有推動地鐵、輕軌等軌道交通有序發展,才能有效支撐引領新型城鎮化建設,讓城市變得更美好。
  
  地鐵建設會帶來諸多溢出效應。比如,方便百姓出行、提升城市運轉效率、減輕地面交通擁堵壓力;地鐵沿線的土地、房地產、商業配套等會在地鐵“助力”下升值;地鐵串聯起城市核心區和未來發展重點區,能進一步拓展城市發展空間。同時,地鐵能提升一個城市的形象,成為展現城市硬實力的“標簽”。
  
  很多城市熱衷於修建地鐵,看重的是地鐵建設帶來的直接或間接效益。但地鐵項目作為重大基礎設施,投資數以百億元計,對於沒有點“實力”的城市,不敢輕言上馬地鐵項目。地鐵項目不僅前期建設投入巨大,後期運營維護成本也是一筆巨額開支。從目前國內情況來看,不少地方地鐵運營仍處於虧損狀態。
  
  對修建地鐵來說,切忌盲目攀比。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提高城市規劃、建設、治理水平,並強調打造宜居、韌性、智慧城市。發展軌道交通是解決“大城市病”,建設綠色、低碳、宜居城市的重要途徑。但各個城市還是要結合自身財政實力和城市公共交通發展需要進行綜合考量。如果地上交通資源能夠滿足當前及未來一段時期城市發展需要,就沒有必要急於興建地鐵,否則容易造成資源浪費,也容易增加債務風險和財政支出。
  
  從目前政策環境來看,國家對地鐵項目審批的“口子”收得較緊,影響了一些城市地鐵修建時間,但對於地方發展而言絕非壞事。受新冠肺炎疫情等不確定性因素影響,各地仍需把穩增長放在突出位置,把錢花在刀刃上。地鐵建設待條件成熟時“水到渠成”,何樂而不為。
  
  事實上,公共交通是一項系統性工程,不能把修建地鐵當作緩解城市交通壓力的“特效藥”。在某些地區地鐵建設延緩的情況下,可以立足當下實際情況,對道路和公交系統進行重新規劃調整,通過增設潮汐車道、公交專用車道、發展城市快速公交等多種手段,提升公共交通運力,打通城市道路“堵點”,增強城市整體運轉效率。
  
  對於修建地鐵,需量力而行,多一分理性、少一點衝動,多想想如何提升城市核心競爭力,少炒作地鐵概念。各地應通過挖掘自身潛力發展優勢產業,優化營商環境吸引投資,打造宜居環境吸引人才。以馳而不息的努力,推動城市發展、人口集聚、實力提升,“地鐵夢”會更快實現,地鐵線路才能不斷拓展,地鐵車輪方能行穩致遠。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吳浩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