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烏菲齊美術館:“鮮花之城”的藝術殿堂
http://www.CRNTT.com   2022-11-17 16:01:51


 

  經過幾代人的努力,烏菲齊宮成為收藏繪畫雕塑、奇珍異寶甚至科學儀器的“珍奇屋”。到了17世紀,科西莫三世決定將烏菲齊宮打造為一個能與梵蒂岡美景宮媲美的藝術博物館,他命專員組織集中收藏與展示藝術品。經過家族幾代人、幾個世紀的遺贈、捐贈和交換,烏菲齊美術館的藏品在數量和類型上都不斷豐富,到了18世紀,它便成了歐洲的文化聖殿,成了意大利國際地位的象征。而後的幾個世紀,烏菲齊美術館進行了一系列“現代化”重組,特別是近年來增加了大量荷蘭、法國、西班牙等歐洲主要國家的繪畫傑作及亞洲的當代藝術品,體現了當代性、世界性的博物館理念和視野。這座展現意大利歷史記憶和文藝複興藝術成就的豐碑,繼續煥發著對藝術的熱情,激發世人對美的追求以及對人類文明的贊嘆和反思。

  不過,今天的烏菲齊美術館得以存在,不得不提到一位女性——安娜·瑪利亞,她曾是美第奇家族選帝侯(指擁有選舉德意志國王和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權利的諸侯)的遺孀。1737年,因為她的弟弟去世,美第奇家族失去了所有男性,大公國的政權被轉交給弗朗茨·斯蒂芬。安娜·瑪利亞雖寄人籬下,但她舉止莊重,從不失去尊嚴。她本可以賣掉或轉讓部分財產而提高生活水平,但她卻作了一個驚人的決定。1737年,她在簽訂向勞雷納王朝移交藝術遺產的協定時,確立了一些硬性條款:“為了國家的光彩”,一切都留給國家而非私人;藝術作品須服務於佛羅倫薩人的“公衆利益”;這筆遺產須用於“吸引外國人的好奇心”。這是個人對國家的最大捐獻,且由此誕生了世界上第一個對所有人開放的、具有現代意義的大型博物館——烏菲齊美術館。

  安娜前所未有的決定,踐行了這樣的現代觀念:藝術遺產是一筆國家財富,而不屬於統治者,它應該為公民教育服務;藝術遺產也是一種經濟資源,可以促進文化旅游的發展。在烏菲齊美術館的入口處,安娜·瑪利亞的肖像呈現在最顯著的位置,因為她擁有超越時代的遠見和智慧。

  2、大師自畫像:烏菲齊的系列收藏

  美第奇家族曾經擁有世界上規模最大、歷史最悠久的自畫像收藏。從1800年開始,這類收藏一直持續了幾個世紀。在烏菲齊美術館的10餘萬館藏中,便有1800餘件畫家的自畫像,這樣的體量在世界美術博物館中可謂首屈一指。但是,這些作品被隱秘地懸掛在瓦薩裡設計的秘密走廊裡,并不經常與觀衆見面。

  從15世紀開始,由於威尼斯制鏡工業的開發運用,畫家得以細致地觀察自己,以自己為描繪對象作畫,鍛煉創作技能。為了展示自己的繪畫能力,表明自己的專業身份,便於傳播聲名和接受委托,自畫像漸漸成為那個時期西方畫家熱衷的創作類型。畫家通常在自畫像中展示自己生活創作的狀態,往往以四分之三側站的上半身面向畫外的觀衆,傳遞出沉思、憂悒、恬淡、寧靜的氣質。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