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快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是著眼於中國長遠發展和長治久安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 |
中評社北京10月24日電/習近平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明確提出,要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這一重大戰略部署,已被寫入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決議。黨的二十大報告更加強調了這一事關未來五年中國經濟建設的“重頭戲”。
中國網發表中央黨校經濟學部研究員周躍輝文章表示,加快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是著眼於中國長遠發展和長治久安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對於中國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對於促進世界經濟繁榮,都會產生重要而深遠的影響。
文章介紹,構建新發展格局,最早是習近平總書記在2020年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七次會議上提出來的。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國內循環越順暢,越能形成對全球資源要素的引力場,越有利於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越有利於形成參與國際競爭和合作新優勢。此後,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同場合就新發展格局問題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講話,並就“雙循環”問題的背景、內涵、路徑、政策等作出深入分析和闡釋。
文章分析,黨的二十大報告為何更加強調這一經濟建設領域的“重頭戲”?其中既有中國主動適應新發展階段的主觀因素,也有應對錯綜複雜國際環境的客觀原因。21世紀以來,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發展,世界貿易和產業分工格局發生重大調整,國際力量對比呈現趨勢性變遷。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後,全球市場收縮,世界經濟陷入持續低迷,國際經濟大循環動能弱化。
與此同時,近年來,西方主要國家民粹主義盛行、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廣泛深遠,逆全球化趨勢更加明顯,全球產業鏈、供應鏈面臨重大衝擊,風險加大。面對外部環境變化帶來的新矛盾新挑戰,必須順勢而為調整經濟發展路徑,在努力打通國際循環的同時,需要進一步暢通國內大循環,提升經濟發展的自主性、可持續性,增強韌性,保持中國經濟平穩健康發展。這些論述,正是黨的二十大報告對世界形勢作出的科學研判。
而從自身優勢看,中國擁有全球最完整、規模最大的工業體系和完善的配套能力,擁有1.6億戶市場主體和1.7億多受過高等教育或擁有各種專業技能的人才,研發能力不斷提升。因此,中國完全具備實現內部大循環、促進內外雙循環的諸多有利條件,必須利用好大國經濟縱深廣闊的優勢,使規模效應和集聚效應充分發揮。這正是以習近平為核心的黨中央提出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底氣和緣由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