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心聲:撐起一把健康傘
http://www.CRNTT.com   2022-10-22 11:15:01


  中評社北京10月22日電/據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報導,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推進健康中國建設,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完善人民健康促進政策。作為黨的二十大代表,現場聆聽報告讓朱蘭備受鼓舞。這位來自基層一線的社區醫生,17年來,無論刮風下雨還是嚴寒酷暑,全年無休地在社區穿梭,只為守護居民的健康。

  當前,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已成為上海醫改的一張名片。朱蘭,則為這張名片添上了生動注腳。加入徐匯區斜土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家庭醫生隊伍後,她成了1700多位簽約居民的醫生朋友和健康顧問。有多少高血壓患者、有多少糖尿病患者,誰的病情穩定、誰需要進一步治療,她都得心中有數。

  成為家庭醫生,朱蘭邁出了從醫院專科醫生到社區全科醫生的重要轉型。“專科醫生於患者就像是在河流下游救助落水者上岸,而全科醫生更多是從源頭防止落水。”

  “作為家庭醫生,就是要前移‘關口’,當好居民健康的‘守門人’。”一次在為一位阿姨進行健康評估時,根據初步診斷,朱蘭建議她做進一步詳細檢查,結果診斷為直腸癌。所幸發現及時,這位阿姨及時接受了手術,術後恢復很快,朱蘭也在她出院後每天上門換藥,進行康復指導。

  “報告多次提到‘健康’,還提到‘把工作重點放在農村和社區’。”這些讓長期從事家庭醫生工作的朱蘭感同身受,“全科醫生承擔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務,讓居民不生病、晚生病、生小病、生病後能早康復的重要使命。隨著健康服務能力的提升、健康服務內涵的完善,未來基層衛生服務將向‘全專結合、醫防融合’的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目標不斷邁進。”

  健康中國的藍圖願景,也讓福建省三明市沙縣區總醫院副院長羅秀貞感到振奮。“報告部署了健康中國建設舉措,加強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也是接下來工作重點。”

  從2012年開始的“三醫聯動”公立醫院改革,理順了三明市“三醫”體制,解決了當地百姓“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但受制於醫療服務能力,大病重病很難在家門口就看得好,這也成為三明落實健康中國的又一著力點。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