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期待“社區+”探索出更多養老服務優質方案
http://www.CRNTT.com   2022-10-15 09:04:18


  中評社北京10月15日電/據10月11日中新社報導,國家衛健委日前表示,據測算,預計“十四五”時期,我國將進入中度老齡化階段;2035年左右,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將突破4億,在總人口中的占比將超過30%,進入重度老齡化階段。面對汹湧而來的銀發浪潮,陪診、陪聊、陪玩的社區養老逐漸興起。

  在居家養老和專業機構養老模式之外,社區養老服務越來越成為廣大普通家庭的期待。特別是對一些失能失智及高齡獨居老人而言,依托社區的養老服務,不僅能緩解老人吃飯、就醫等生活難題,還能享受到更多精神照顧,因此,這種社區養老廣受老年人歡迎。

  社區養老是指以家庭為中心,以社區為依托,以上門、日托等為主要形式,由養老機構具體運營,醫養與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簡單理解就是,居家養老不夠專業,機構養老成本偏高,而社區養老處於二者的中間地帶,既能滿足老年人居家或離家不遠的需求,又能提供部分實惠的基礎服務,如助醫陪診、三餐、日間照料、休閑娛樂等,讓老年人的生活更加飽滿和體面。

  具體來看,各地的社區養老模式多是社區提供場地、硬件設施及政策支持等,市場主體提供人員和服務,老人支付部分費用的共建模式。不少地方政府還出台政策支持社會力量參與社區養老建設,對滿足條件的市場主體給予財政補貼,為拓展養老新模式發出積極信號。

  社區養老越來越被看好並在一些地方試點推廣,首先是基於我國眾多百姓家庭的親情關係需要,在重家庭、重親情的社會交往格局中,養老不離家是多數老人和子女的心願。其次,從經濟角度看,專業養老機構的位置、數量、品質和費用等,並不能匹配所有家庭的需求,專業且實惠的服務模式成為很多家庭的期待。此外,從人際關係角度看,相比養老院的陌生環境,老年人更希望生活在街坊鄰居在一起的氛圍中,白天在一起樂呵,晚上回到自己家,有需求就“一鍵聯繫”社區養老服務人員。

  國家衛健委數據顯示,我國老年人大多數在居家養老和社區養老,已大體形成“9073”的養老格局,即90%的老年人為居家養老,7%的老年人依托社區養老,3%的老年人入住機構養老。隨著社區養老模式越來越受認可,未來有望分擔更多百姓居家養老的壓力,從而形成更加多元、均衡、切合實際需求的養老模式格局。

  探索和完善多元養老服務,是一個既急不得、又慢不得的社會工程。說它急不得,因為具體做法需要在實踐中摸索總結甚至試錯,這無疑需要時間;說它慢不得,因為老齡人口在不斷增加,我們不得不與老齡化進程賽跑,盡快找到高效實用、受百姓歡迎的養老方案,讓更多進入老齡的百姓享受到政策紅利和社會關懷。

  如何讓養老更有品質,不僅是每個家庭面對的難題,也是整個社會面對的挑戰。做好社區養老服務這篇大文章,還有諸多服務空間有待拓展,還有不少現實問題有待破解。比如,拓展社區養老的內涵,從洗浴理髮、起居照料延伸到康復健體、指導用藥等更多現實需求,從失能失智及高齡獨居老人擴展到更多有需求人群;推進老舊小區適老化改造,安裝智慧設施設備助力社區養老更加高效、智能,等等。

  養老服務的發展不僅關乎老年群體福祉,也影響著中青年人群對未來的預期。飽滿地生活、體面地老去,期待“社區+”能夠為養老服務探索出更多優質方案。

  來源:工人日報  作者:吳迪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