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跨省通辦”擴面增效,進一步激發市場主體活力
http://www.CRNTT.com   2022-10-09 08:33:43


  中評社北京10月9日電/9月26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推進政務服務“跨省通辦”擴面增效舉措,激發市場活力,便利群眾生活。

  中國網發表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研究員張德勇文章表示, “跨省通辦”是深化“放管服”改革的重要舉措,有助於進一步激發市場主體活力。隨著經濟發展,人員異地流動和企業跨區經營越來越頻繁,群眾和企業的跨省辦事需求持續上升。為了滿足這一剛需,早在2020年9月,國務院辦公廳就印發了《關於加快推進政務服務“跨省通辦”的指導意見》,圍繞教育、就業、社保、醫療、養老、居住、婚育、出行等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異地辦事需求以及圍繞生產要素自由流動、企業跨地區生產經營、產業鏈供應鏈協同和建立全國統一大市場,從高頻政務服務事項入手,有效解決群眾和企業異地辦事“多地跑”“折返跑”等堵點難點問題。

  文章指出,尤其是今年以來,國際環境複雜嚴峻,國內新冠肺炎疫情散發多發,超預期突發因素給經濟運行帶來較大衝擊,經濟新的下行壓力進一步加大,許多市場主體遇到很大困難。著力穩住經濟大盤,全力穩住市場主體是關鍵。解企業之憂,紓企業之困,增強市場主體信心和預期,在宏觀政策加大調節力度同時,微觀政策也要積極有為。“跨省通辦”對症下藥,精準施策,著眼於簡化優化企業跨地區辦理登記註冊、經營許可、投資項目審批、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等事項和流程手續,方便企業開展生產經營活動,更好激發市場主體活力,是微觀政策積極有為的內在要求。

  為此,國務院常務會議作出三項部署:一是在已實現187項政務服務“跨省通辦”基礎上,聚焦企業和群眾關切,新增22項覆蓋面廣、辦理頻次高的事項;二是加強政府部門信息共享,統一業務標準,推動更多“跨省通辦”事項網上辦、一次辦等;三是依法保護個人隱私和企業商業秘密。三項舉措,對市場主體而言猶如又一場及時雨,有利於降低辦事成本,優化各地營商環境,幫助市場主體渡過暫時難關,進一步激發市場主體活力,給市場主體帶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

  文章分析,本次會議的部署,是今年激發市場主體活力系列政策措施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應對經濟下行壓力,圍繞保市場主體、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從年初至今,從中央到地方,一系列政策措施相繼出台,旨在幫助市場主體減負紓困。

  一是降成本減負。在財稅政策上,實施新的組合式稅費支持政策,包括退還小微企業和製造業等6個行業增值稅留抵稅額,減征小微企業“六稅兩費”,階段性緩繳企業基本養老保險費、失業保險費、工傷保險費政策等;在金融政策上,加大普惠小微貸款支持力度,擴大政府性融資擔保對小微企業的覆蓋面等。

  二是強信心。5月,國務院出台6方面33項穩經濟一攬子政策措施,8月下旬,再實施19項接續政策,加力鞏固經濟恢復發展基礎,營造著力穩經濟的宏觀氛圍,有助於提振市場主體信心。

  三是穩預期。堅持用改革舉措、市場化辦法解難題,用“放管服”改革等辦法提高審批效率,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為各類市場主體營造穩定、透明、可預期的發展環境,調動市場主體積極性等。

  推進政務服務“跨省通辦”擴面增效與其他政策措施相配合,多管齊下,形成組合效應,發揮聚合作用,有利於不斷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實現穩市場主體進而穩經濟的目的。8月份,國民經濟延續恢復發展態勢,生產供給穩中有升,國內市場需求改善,就業物價總體穩定,多數指標好於上月,綜合反映了激發市場主體活力的階段性成效。但也要看到,國內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的“三重壓力”持續顯現,經濟恢復的基礎仍不牢固。

  因此,接下來,依然要從穩經濟的大局出發,繼續釋放政策紅利,給市場主體送上真金白銀的支持,為市場主體加油鼓勁,持續激發市場主體活力。這樣穩經濟就會有更堅實的支撐。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