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參與編纂《香港志》是我的榮幸”
http://www.CRNTT.com   2022-10-08 14:56:33


  中評社香港10月8日電/據人民網報道,《香港志》首册《總述·大事記》英文版日前在香港禮賓府舉行出版典禮。作為香港首部專屬地方志,《香港志》記述了香港上自公元前5000年新石器時代先民活動,下至2017年7月1日香港回歸祖國20周年的歷史,全套共54册、約2500萬字,涵蓋了自然、政治、經濟、社會、文化、人物、附錄、專題等十大類別。

  記者了解到,在承擔編纂《香港志》任務的香港地方志中心,活躍著一群年輕的“修志人”。

  “投身這項事業,有一種生逢其時、賡續文脈的使命感和自豪感”

  在位於灣仔的香港地方志中心辦公室,蔡兆浚西裝革履、面容白淨,戴著一副無框眼鏡,言談舉止間透著書卷氣和超出年齡的沉穩。作為香港地方志中心的高級編輯,1994年出生的他年紀不大、資歷卻不淺,是最早一批加入香港地方志中心的編輯,主要負責《地名》與《附錄》部類的編纂。

  國有史、地有志。修志是中華民族的悠久傳統,但自1819年《新安縣志》問世之後,便再找不到香港的地方志。香港回歸祖國後,不少有識之士持續為香港修志奔走努力。2020年12月底,《香港志》首册《總述·大事記》中文版正式出版。

  “我從小就對歷史感興趣,大學和研究生讀的也都是歷史專業。參與編纂《香港志》這樣史無前例的工程,是我的榮幸。”蔡兆浚說,自己一畢業就能投身這項事業,有一種生逢其時、賡續文脈的使命感和自豪感。

  2021年12月初,《香港志》三部專題志中的第一部《香港參與國家改革開放志》面世,全方位記述了1978年至2017年間,香港參與國家改革開放的歷程。編纂團隊平均年齡僅35歲,其中第十三章“保險”的作者之一,是90後趙浩柏。

  “修志很考驗耐心,要找很多資料。我收集資料用了將近七成的時間,有時寫一句話就要用好多天查找資料。”趙浩柏介紹,為求嚴謹准確,同事之間會互換稿件逐句核查,不同資料也要交叉驗證,一旦發現有出入就要重新考證。現在,一看到數字就想進行核實幾乎成了他的習慣。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