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參與編纂《香港志》是我的榮幸”
http://www.CRNTT.com   2022-10-08 14:56:33


 

  “不只是為了梳理和回顧香港與內地的血脈親情,也蘊含著香港社會對未來的展望與期盼”

  關於編修地方志的意義,學界常將其概括為“存史、資政、育人”。隨著時間推移,編纂團隊的年輕人對這份事業的信念也越來越堅定。

  《總述·大事記》出版後,作為編輯之一,陳德好一度在網絡上遭到政治攻擊。承受的壓力,反而讓她更加堅信編纂權威歷史著作的必要性和緊迫性,“地方志是權威歷史著作,是學者做研究、老師開展教學要引用的。”她相信,如果人們對歷史的認知是准確的,將來也許就能避免出現大的偏差。

  蔡兆浚將這種“偏差”歸結於教育的缺位,“過去香港歷史很不受重視,很長一段時間,中學歷史科都只有世界歷史和中國歷史,而且歷史科也不是高中必修科”。

  近兩年,對香港歷史的關注不再局限於學術圈,越來越多出版和傳媒機構開始加入這一隊伍。做研究之餘,蔡兆浚經常為報刊撰文或接受媒體采訪,介紹他的最新研究成果。

  “可以感覺到,社會對香港歷史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了。我在新界村落的親戚也很關心我的工作,還主動把他們家傳的族譜借給我做研究。”蔡兆浚說,《香港志》的編纂帶動越來越多人認真認識香港自身的歷史、了解自己的根源,這令他非常開心,也成為他繼續投身這項事業的主要動力。

  為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蔡兆浚和同事們一起編撰了普及讀本《回歸·情義25載》,通過精選25篇打動人心的故事,講述內地和香港血濃於水、守望相助的情義,并將讀本贈送給了香港千所中小學。

  “盼望年輕讀者可通過閱讀此書,知所從來、思所將往。”蔡兆浚說,編寫這本書,不只是為了梳理和回顧香港與內地的血脈親情,也蘊含著香港社會對未來的展望與期盼。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