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10月5日電/香港文匯報今日刊發嚴剛題為《夢圓太空 推動港創新科技發展》的文章,全文如下:
正值全港歡慶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3周年之際,中央再向香港“送大禮”,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公布國家第四批預備航天員選拔安排,當中將有兩個載荷專家名額,會選拔香港及澳門居民擔任,本港科研人才有望成為航天員,翱翔太空,助力國家航天事業。社會各界應該把握機遇,不是只把焦點落在選拔產生的一兩個航天員身上,而是形成創新科技推動社會持續發展的共識,在助力國家航天事業發展的進程中建立香港新的經濟增長點。
行政長官李家超表示:“在香港市民共賀國慶佳節的時刻,國家向香港特區送上這份禮物,喜上加喜,充分體現國家對香港的關愛、支持和信任。”“今次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在香港特區選拔載荷專家,令香港人有機會實現航天夢,貢獻國家。特區政府必定會全力協助和配合國家的選拔工作。”從中國載人航天辦公室公布的選拔標準範圍來看,此次載荷專家專業範圍涵蓋生物學、心理學、材料學、物理學、化學、生物醫學工程、機械工程、電子工程、天文學等,其中的材料學、生物醫學、電子工程等更是本港具有相當優勢的科研力量。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表示,香港社會有不同團體提供航天教育,例如香港航天領袖總會、香港航天學會等,指香港航天科技不再是夢想,是發展工業化的重要產業,政府將會推出不同宣傳方案,例如由港台製作航天特別節目,以配合國家航天科技發展,再推動本港創新科技發展。
反映香港科技發展獲高度肯定
國家航天工程部門指定崗位讓港人參與遴選,是對香港特區科技發展優勢的高度肯定,也是對愛國愛港的逾700萬港人的充分信任,更是對推動港澳特區藉發展創新科技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殷切期許。中央如此特別的安排,明顯地是借重國家主席習近平今年七月視察香港推動香港創新科技發展掀起的創科熱潮,進一步推動香港創新科技邁向一個新的台階,特別是把院校科研成果轉化成為服務經濟發展,助力國家強盛的生產力,讓香港通過參與國家重大科學技術工程,積極主動參與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發揮“一國兩制”的旺盛生命力與固有優勢,發展具市場競爭力的創新科技產業,並以此帶動香港特區轉型升級,推動特區持續發展繁榮。
在港澳地區選拔載荷專家,充分展現了中央對港澳同胞的關愛與信任,也展現了對香港創新科技實力的高度肯定。近年來,國家航天事業發展一日千裡,全球看到了中國和平崛起的強大實力,也讓全球看到了中國科學技術人員造福人類的貢獻。在國家探索太空的過程中,香港的科技人員也付出了心血。香港理工大學多年來積極參與國家多項太空探索任務,理大精密工程講座教授容啟亮、理大土地測量及地理信息學系教授吳波等專家教授,更成為國家航天工程的功臣。事實證明,港人有能力也有信心,更有熱情參與國家航天工程,以己所長,貢獻國家所需。
過去曾參與“少年太空人體驗營”的香港青年,對於港人有機會升空的消息表現得相當興奮,“大家都有童年夢想,我就係想做太空人。”老實說,國家航天事業不乏高級專才,行內人才全為學科精英,否則難以進入衛星發射中心等航天領域工作。中央對港澳特區作出這樣特別的安排,顯然是期望港人能以國民身份、愛國之心投身造福人類的國家航天事業,在國家航天事業中,能夠留下更多港人的身影,讓國家航天事業能夠更加緊密地凝聚港人的愛國熱情,讓港人能夠切身感受到,我們都是地球人,我們都是中國人,我們要以身為中國人自豪,更要以國家的航天成就而驕傲。
香港須趁機開發新的優勢產業
國家在港澳特區選拔航天專家,為特區政府推動以創新科技帶動社會經濟持續發展、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帶來了重大契機,社會各界應該把握機遇,不是只把焦點落在選拔產生一兩個航天員身上,而是形成創新科技推動社會持續發展的共識,推動發展具有市場競爭力的創新科技產業鏈,成為國家創新科技產業鏈中不可或缺、無可替代的重要一環,在助力國家航天事業發展的進程中建立香港新的經濟增長點,成為“北部都會區”可持續發展的支撐點,開發融入粵港澳大灣區、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優勢產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