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張敬偉:北溪管道“羅生門”的陽謀與陰謀
http://www.CRNTT.com   2022-10-05 09:23:48


俄羅斯副總理諾瓦克表示,過去未曾發生過管道受損事故,修復滲漏的管道技術上可行。(圖片來源:法新社)
  中評社香港10月5日電/大公報今日刊發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員張敬偉題為《北溪管道“羅生門”的陽謀與陰謀》的評論文章,全文如下:

  北溪天然氣管道洩漏事件持續發酵。誰是“破壞者”,相關各方相互指責,變成了“羅生門”。

  9月26日,處於丹麥和瑞典水域的兩條北溪天然氣管道出現四處洩漏。瑞典媒體報道,當地測量站在洩漏區域錄得兩次“水下爆炸”,懷疑管道遭蓄意破壞。9月初,俄國營天然氣工業公司表示,“北溪-1”管道因機件損壞,需要全面停運進行維修。加上今次管道洩漏,意味著從俄羅斯輸往歐洲的天然氣管道完全中斷,在當前的歐洲地緣政治環境下很難進行修復。

  調查勢演變成美歐俄博弈

  9月28日,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認為管道是遭“蓄意破壞”,必須進行調查,俄羅斯也呼籲對此進行調查,美國也是這樣的態度。事件也鬧上聯合國,美歐俄各方也加大調門譴責人為破壞的同時,開始互相指責。顯然,對北溪天然氣管道的“人為破壞”,嚴重違反國際法,各方自然不願背上破壞者的黑鍋,所以紛紛譴責和支持調查就成為各方官方立場。美國攻擊俄羅斯是罪魁禍首,俄羅斯則要美國“自證清白”。各方互相指責,是立場之爭,也是利益之爭,更是俄烏衝突的現實折射。然而,公開的陽謀只能帶來更激烈的口水戰,背後的陰謀卻依然藏在黑箱中。

  陰謀之所以是陰謀,就是因為見不得光,而且要一直遮蔽在黑箱中,還要通過不斷的陽謀發酵洗白自己攻擊敵人。所以,北溪管道懷疑被“人為破壞”,是一場美歐俄三方博弈的陽謀大戰,也是一場大陰謀。可預料的是,三方博弈的陽謀會越來越激烈,背後的陰謀卻很難見光。以此辯證立場看北溪管道的“羅生門”,就顯得非常的意味深長。

  誰是北溪管道被破壞的罪魁禍首?

  先說美國,有破壞北溪管道的動機,也有總統拜登之前揚言要“終結”北溪管道的說法,更有前總統特朗普暗指拜登是幕後黑手的“補刀”。當然,還有美國軍艦出現在現場的證據。俄羅斯要求美國“自證清白”似乎完全合乎邏輯。

  客觀而言,北溪管道被破壞,也確實符合美國的利益。一方面,美國一直督促德國在內的歐洲各國放棄俄羅斯天然氣,斷掉歐洲和俄羅斯的能源紐帶。另一方面,美國液化石油氣就能補缺,可謂“一石二鳥”——打擊俄羅斯同時為美國能源商帶來巨大收益。

  北溪管道被破壞,美國作為最大獲益者確實難以“自證清白”。加上波蘭前政要對美國的“感謝”,更讓美國難脫清白——作為俄烏衝突的最大拱火者、對俄制裁的推動者、對俄能源超限戰的策劃者,北溪管道被破壞,美國甚至都不作自我解釋。美國深陷北溪管道人為破壞的陰謀論之中,也是難逃的因果宿命。不管是否美國策劃,美國看來都難以自清。

  大量表面證據指向美國

  美西方將北溪管道的破壞者鎖定俄羅斯,看似不合邏輯,但也讓俄羅斯陷入困境。畢竟,俄羅斯對烏克蘭的特別軍事行動不似預期,美西方對俄的持續制裁不僅讓俄羅斯經濟陷入困境,俄羅斯軍隊士氣也受到影響。烏克蘭“反攻”帶來的壓力,則使俄羅斯面臨進退失據的戰略尷尬中。在此情勢下,俄羅斯總統普京不僅發出將“動用一切可用手段”自衛的警告,並迅速承認頓涅茨克、盧甘斯克等四地的公投結果,接納四地成為俄羅斯聯邦加盟共和國。由於俄歐能源供需關係已經發生顛覆性變化。在此情勢下,美西方認為俄羅斯鋌而走險破壞北溪管道,似乎有一定道理。

  但美西方要把“髒水”潑到俄羅斯身上也並不容易。畢竟,俄羅斯毀掉北溪管道在常識上說不通——這樣的“自殘”不合邏輯。此外,公開的證據對美國不利,甚至波蘭都有嫌疑,烏克蘭也脫不了關係,但表面看上去俄羅斯則很清白。而且,無論是波蘭的“感謝”還是拜登的“終結”,還有俄羅斯一直不斷的自辯“沒有動機”並要美國“自證清白”,美俄在北溪管道上的陽謀博弈明顯是俄羅斯佔了上風。至於背後的陰謀,怕是永遠沒有答案了。

  所以,無論是丹麥、瑞典、歐盟的調查,抑或是聯合國主導的調查,都難破北溪管道的“羅生門”。北溪管道被人為破壞的陽謀口水戰還會繼續下去,但陰謀卻會潛藏在三方博弈的黑箱中。其實,也不必小看國際社會的智慧,如此的“羅生門”不過是俄烏衝突的延續,這樣的陽謀和陰謀鬧劇還會繼續下去。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