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英媒文章:美對華選擇共存方為上策
http://www.CRNTT.com   2022-09-07 17:12:34


  中評社北京9月7日電/據參考消息網報道,英國《經濟學人》周刊網站8月31日刊登題為《捍衛全球貿易符合美國國家利益》的文章,作者是美國丘博保險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埃文·格林伯格。全文摘編如下:

  從政治層面看,國際貿易近年來在美國變得很不得人心。政治光譜兩端的聲音在逐漸設定辯論條件。對一些人來說,這些呼聲是由以下觀點引起的:國際貿易讓普通工人蒙受損失,還削弱了美國的國內生產能力。對另一些人來說,此類呼聲偽裝在國家安全話語中——尤其是對中國崛起的擔憂。他們認為,美國公司當前不應買賣技術或把錢放在中國的口袋裡,因為這樣做無異於壯大了對手。保護主義的呼聲——尤其是要求與中國“脫鈎”的呼聲——越來越高漲。

  毫無疑問,美國必須有力地捍衛自身的戰略利益,在先進技術(尤其是涉及國家安全或經濟能力的先進技術)方面尤其如此。然而,從經濟上講,放狠話以及單方面加征關稅并不會讓中國經濟縮至更合意的規模。在貿易和經濟領域,美國不應中國每有動作就加以回應,而要推進自己的願景。

  關鍵問題在於,美國應當如何最好地鞏固自身的安全與繁榮。制定行之有效的政策需要對美國的實力有廣泛的理解。美國不能通過推行外交政策把國家安全永久性地置於經濟繁榮之上,同時還指望保住世界領導者的地位。

  拜登政府在亞洲和歐洲促進數字貿易以及制定技術標准的努力值得稱贊,但這些努力并不能取代區域貿易協定,如《跨太平洋夥伴關系協定》(TPP)和《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夥伴關系協定》(TTIP)。

  此外,美國領導人還須重新評估對華方略,以確保自身繁榮。中國位於世界最具活力地區的中心,該國所占全球人口的比重達到五分之一。

  去年美中雙邊商品貿易額達到創紀錄的6570億美元,今年更有望創下新紀錄。世界銀行以及其他很多專家估計,這個十年中國所占全球經濟增長的比重可能達到四分之一強到一半。

  如果雙方都不加以管控,對抗將造成難以接受的高昂代價和巨大風險,共存方為上策。對抗將成為一種特征,但并不是唯一的決定性特征。開展競爭,當然還有就氣候變化等全球性威脅等領域進行協調也是必要的。貿易將是實現共存的一個關鍵因素。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