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光明日報:文化振興是東北振興的底氣
http://www.CRNTT.com   2022-08-29 09:48:13


  中評社北京8月29日電/光明日報今日刊發章清題為《文化振興是東北振興的底氣》的文化評論文章,全文如下:

  第十七屆中國長春電影節近日拉開帷幕。本屆電影節以“新時代·新搖籃·新坐標”為主題,15部華語影片將在未來的幾日內角逐“金鹿獎”。

  長春是新中國電影的發源地,《上甘嶺》《英雄兒女》《開國大典》等紅色經典電影在長影誕生,深深影響了一代代中國人。長春電影節自1992年創辦以來,歷經30年的孕育成長,已成為享譽海內外的電影文化盛會。許多電影人將長春之行比作“回家之旅”,正是表達了中國電影回到最初故鄉的含義。

  長春不僅是中國電影的故鄉,其紅色文化資源也異常豐富。解放戰爭時期,長春成為遼沈戰役中一座具有戰略意義的城市,長期的鬥爭留下了豐富的革命文化資源。新中國成立後,長春又成為國家重要的工業基地,經濟、文化、科技、教育等迅速發展,汽車文化、電影文化應運而生,展現了以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為主流、多樣文化并存的城市文化新特征。

  長春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只是東北蘊藏的紅色文化資源中的一個篇章。廣袤的白山黑水,承載著大量珍貴的紅色記憶。第一批納入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東北抗聯精神、抗美援朝精神、雷鋒精神、北大荒精神等偉大精神,其紅色根基都在東北。這些紅色文化資源所帶來超越時空的巨大凝聚力與感召力,深深融入東北人民的精神血脈,也將凝聚起振興東北的蓬勃動力。

  就在不久前,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遼寧,在回望歷史中汲取智慧力量,在實地調研中傾聽人民心聲,在深切矚望中為東北振興領航指向。考察的第一站,習近平總書記就來到了遼沈戰役紀念館,看著一件件珍貴的歷史文物,叮囑老戰士老同志,“給子孫後代多講講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講講共產黨的光榮歷史,讓我們的紅色江山後繼有人、代代相傳”。

  東北具有濃厚的工業文化基礎。東北地區是我國重要的老工業基地,中國的第一輛蒸汽機車、第一架噴氣式飛機、第一艘萬噸級遠洋貨輪、第一台拖拉機都誕生於此;東北還是英雄勞模輩出的地方,其數量之多、持續時間之長、涉及領域之廣、社會影響之大,均系國內罕見。當我們說起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勞模精神,王進喜、郭明義、焦百順等老一輩英模的形象便浮現在眼前,這是一代人和全國人民的集體記憶。工業文化中蘊含的價值觀念、思維方式、工業精神和職業倫理,對增強當代工人的文化認同,營造積極向上的地域氛圍,有著深刻而潛移默化的作用。

  不只紅色文化與工業文化,東北還有深厚的文藝文化基礎。文學作品、影視作品、文藝作品,當下的東北湧現出一大批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現象,展現了東北文化強大的生命力與繁衍力。

  文化自信是最根本的自信。從這個意義而言,文化振興是東北振興的底氣。立足區域文化優勢,選擇性繼承與發展東北優秀的傳統文化與文化遺產,大力弘揚與發展紅色文化與工業文化,這是東北振興的時代命題,也是東北振興的歷史任務。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