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河北:頻頻現身的珍稀動物見證生態之變
http://www.CRNTT.com   2022-08-29 09:47:56


  中評社北京8月29日電/據光明日報報道,近日,一只白鵜鶘光臨河北省曹妃甸濕地和鳥類省級自然保護區,這是該物種首次在河北現身。白鵜鶘是近期曹妃甸濕地迎來的第二批“貴客”。十幾天前,保護區工作人員發現一對疣鼻天鵝在水面游弋、覓食,該物種也是首次在曹妃甸濕地被發現。

  鳥類用翅膀公平、公正地考量著栖息地的生態,珍稀鳥類尤其被人視作最佳“環評師”,環境的“生態試紙”。

  今年7月2日,工作人員在白洋澱南部水域拍到一幅珍貴畫面——一只青頭潛鴨雌性成鴨帶著4只雛鴨正在水面上鳧水、覓食,怡然自得。青頭潛鴨被稱為“鳥中大熊貓”,是全球極度瀕危物種,對生態環境極為挑剔。2018年5月,工作人員在白洋澱的大麥澱區域首次觀測到兩只青頭潛鴨。青頭潛鴨雌鳥與雛鳥共同“亮相”白洋澱,證明如今的白洋澱已成為青頭潛鴨栖息和繁育的“家”。

  近年來,河北省依托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濕地公園、森林公園等各類自然保護地,持續加大對自然生態系統的保護修複力度,為鳥類等野生動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環境。

  “河北自然分布的陸生野生動物‘大家族’越來越興旺,隨著白鵜鶘的現身,河北的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從43種增加到44種。”河北省林草局野生動植物保護與濕地管理處處長劉洵說。今年,滹沱河濕地首次發現“淩波仙子”水雉,駝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再現華北豹……珍稀動物頻頻現身,見證了河北生態之變。

  “建設天藍、地綠、水秀的美麗河北。”黨的十八大以來,河北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忠實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持續打好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今年上半年,全省所有設區市全部退出全國重點城市空氣質量綜合指數“後十”,全省森林覆蓋率由26%提高到35.3%,地表水國考斷面優良比例達到77.0%,白洋澱澱區水質穩定保持Ⅲ類,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成效逐步顯現。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