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德媒:德國難以承受對華經貿“脫鈎”風險
http://www.CRNTT.com   2022-08-23 10:04:03


  中評社北京8月23日電/德國新聞電視頻道網站8月15日發表記者迪亞娜·迪特默專訪德國汽車行業專家費迪南德·杜登赫費爾的文章。杜登赫費爾認為,對德國而言,對華經貿“脫鈎”是一種短視行為,德國無法承受與中國爆發衝突帶來的後果。全文摘編如下:

  德國汽車行業專家費迪南德·杜登赫費爾在接受本網站采訪時告誡不要采取短視的行動。他表示,“德國政府的一攬子援助計劃再好,也無法修複”與中國爆發衝突帶來的後果。世界將四分五裂,而且“沒有回頭路可走”。

  中國是無可替代的

  德國新聞電視頻道網站問:一些批評者呼籲與中國“脫鈎”,即使我們的繁榮將因此受損。德國汽車工業是否已經在尋找替代中國的生產地點?如果是,尋找的方向是什麼?

  杜登赫費爾答:無處尋找。人們當然可以尋找新的生產地點,比如美國。但那裡的客戶相對較少,美國不是一個增長的市場。在歐洲也很困難。

  目前,中國每千人的汽車保有量約為110輛,在美國則為750輛。我們估計,中國的長期市場潛力為5000萬輛新車。汽車業的未來在亞洲。我這裡指的不是日本,而是中國,除了中國,還有印度、越南、印度尼西亞或泰國。中國是無可替代的。

  問:所以在您看來,眼下要做的是閉上眼睛往前走?

  答:我想起了德國前總理赫爾穆特·施密特的一句話:“德國要避免成為世界上的衛道士。”搞對抗沒有任何意義。我一直認為,我們可以和中國人對話并達成協議。

  問:德國聚合物生產商科思創公司仍未決定是在中國還是美國投巨資建造一個硬質泡沫塑料生產廠,該公司正在重新評估風險和機遇。當前時期,在中國投資建廠可行嗎?

  答:我們必須進行權衡:如果對華禁運,我們會失去什麼?出於對這種風險的擔憂,假如我們提前離開這個國家,我們能獲得什麼?就當前情況而言,答案是:離開中國會失去很多。大衆汽車用來支付股東和其在沃爾夫斯堡的員工的錢是在中國賺的。我們想失去這些錢嗎?

  如今,75%的電動汽車電池來自中國。中國有掌握這一技術的公司。寧德時代等中國電池冠軍企業正在德國和歐洲建廠。我們真的要切斷這些業務往來并寄希望於自己的初創公司嗎?我們從中國進口的技術并不只有電池。想想華為和5G網絡或自動駕駛。通過合資與合作,我們可以更容易解決危機,比如一些人與美國聯手,另一些人與俄羅斯合作。
 
  中國仍有巨大潛力

  問:兩條腿走路可能沒什麼壞處。

  答:看看我們周圍的國家,法國、希臘、意大利……歐洲沒有強大的經濟體。普京的俄羅斯已無法再去設想,(歐洲)東部不會再有任何進展。與此同時,在中國推動下,2020年15個亞太國家簽署了全球最大的自貿協定《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系協定》(RCEP)。順便說一下,日本、韓國和澳大利亞也加入了RCEP。豐田汽車公司正在全力提高在華汽車銷量。美國的通用汽車和福特汽車公司也是如此。如此看來,脫鈎政策是不是有點天真?

  問:但是,上世紀90年代中國經濟飛速發展的大潮已經結束。經濟增速已不再是兩位數,工資和勞動力成本正在上升。對中國的倔強堅持是不是有點落伍了?

  答:不會,因為中國仍有巨大潛力,而且中國會拉上亞洲其他國家和非洲。過去50年,西方對非洲的戰略是什麼?我們從這個大洲帶走了石油、黃金、銅和其他原材料。僅此而已!而中國人正在通過新絲綢之路建立一個物流網絡,使非洲實現工業化。當然,中國會從中賺錢,但非洲獲得了未來,就像14億中國人在過去50年中所做的一樣。

  去全球化是一條歧途

  問:歐盟委員會在2月初通過了《芯片法案》。到2030年,全球半導體產量的五分之一將來自歐洲。所以這還是在嘗試與中國脫鈎?

  答:提高自身實力是有意義的。但我們真的可以無所不能嗎?我們能否長期為這一切提供資金?在我們明顯走向“零信任”政策并且需要龐大的國防預算的時候,自己不生產所有的半導體,而是為自己挑選具有戰略重要性的半導體生產商,這種做法是有意義的。

  問:但是,去全球化和區域化加速已經給供應鏈問題提供了一個答案。

  答:去全球化是一條歧途。新冠疫情和封鎖措施是一個世界性問題。從供應鏈災難中汲取教訓并不意味著以巨額成本在家門口生產一切。

  例如,與梅賽德斯或大衆汽車相比,豐田或寶馬更好地渡過了危機,原因在於它們擁有更好的多源采購系統。這個系統是可以通過數據驅動的程序和人工智能來擴展的。我們的任務是改善這個系統,而不是把它扔進垃圾桶。

  問:所以要分散風險。在最壞情況下會發生什麼?

  答:對德國而言,對華禁運將是一起高危事故。在與俄羅斯的衝突中,天然氣短缺影響很大,但其他都是可控的。在可預見的未來,我們將擺脫這種依賴。如果與中國發生衝突,我們則會失去銷售市場,中國人可能會終止他們在外國的投入,技術進口也會陷入停滯。德國政府的一攬子援助計劃再好,也無法修複這一點。世界將四分五裂,而且沒有回頭路可走。西方世界處於弱勢地位的風險很高,力量平衡將被打破。我們不應置合作於危險之中。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