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8月11日電/據經濟日報報導,中共中央政治局近日召開會議指出,提升能源資源供應保障能力,加大力度規劃建設新能源供給消納體系。面對嚴峻復雜的國際能源供給形勢,以及日益緊迫的“雙碳”目標,中央再次就新能源工作提出明確要求,為做好能源綠色低碳轉型工作指明了方向。
“新能源供給消納體系”概念並不是首次提出。今年1月份,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努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進行第三十六次集體學習,提出要加大力度規劃建設以大型風光電基地為基礎、以其周邊清潔高效先進節能的煤電為支撐、以穩定安全可靠的特高壓輸變電線路為載體的新能源供給消納體系。這一提法首度明確了新能源供給消納體系的三大要素。
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是能源綠色低碳轉型的關鍵支撐。國務院發布的《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提出,到2030年,風電、太陽能發電總裝機容量達到12億千瓦以上。按照2060年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到80%以上測算,風電、太陽能發電等新能源發電裝機將達到數十億千瓦,成為電力供應主體。新能源躍升發展尚需大力提升裝機規模和消納水平。
保障新能源“發得出”。實現新能源大規模開發主要有兩種途徑:一種是集中式電站,通過建設大型風光電基地,加上周邊清潔高效的煤電以彌補新能源不穩定的特性,並通過特高壓遠距離送出;另一種是分布式電站,把分布式光伏和風電作為基礎,以儲能、虛擬電廠等綜合能源系統為支撐,實現就近消納。我國地域遼闊、風光資源富集,相較於零敲碎打的分布式新能源建設,基地化、規模化建設風光電基地更利於短期放量、節約成本。下一步,要加快推進大型風電光伏基地建設,推動第一批1億千瓦規模基地項目盡快建成投產,加快第二批基地項目組織。
保障新能源“送得走”。風電和太陽能發電具有隨機性和波動性特點,電力供需實時平衡和安全穩定運行難度大。如果繼續沿用當前的消納模式,遠遠不能支撐新能源成長為主體電源。同時,受限於資源禀賦,我國大量風光等新能源資源分布在西部地區,但電力負荷多在中東部,這對新能源電力消納提出了挑戰。特高壓輸變電線路和清潔高效煤電,對於實現大型風光基地的安全、可靠外送電力不可或缺。一方面,要抓好煤炭清潔高效利用,統籌推動煤電節能降耗改造、供熱改造和靈活性改造“三改聯動”,發揮煤電調節性作用,增加新能源消納能力;另一方面,提升現有特高壓利用效率,加大特高壓核准建設力度,通過特高壓跨區輸電通道實現大範圍資源優化配置。
保障新能源“用得了”。除了風光電基地、煤電、特高壓等關鍵要素以外,構建新能源供給消納體系還應充分發揮電力市場作用。要研究適應新能源發展的消納和交易機制,在新能源綠色價值未能市場化的情況下,需要盡快研究相應的政策和市場機制,為新能源可持續發展創造良好的市場環境。特別是要研究如何穩妥有序推進新能源進入現貨市場,完善容量補償機制和電力系統運行成本的合理疏導機制,完善綠證交易的配額制等相關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