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從全局高度準確把握構建新發展格局
http://www.CRNTT.com   2022-08-06 08:12:58


 
  構建新發展格局最本質的特徵是實現高水平的自立自強。新發展格局所要求的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並不僅僅意味著從經濟增長的數量上國內循環量占比為主,這不是新發展格局本質要求。測度分析表明,實際上從GDP數量上看,中國的經濟循環量早已是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經濟循環的主體地位基本確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構建新發展格局最本質的特徵是實現高水平的自立自強,必須更強調自主創新”,這意味著構建新發展格局是以國內高水平自主創新為主驅動經濟循環暢通無阻的發展格局。進入新發展階段,中國經濟國情發生了巨大變化,基於勞動力低成本的比較優勢正在逐步減弱,舊的生產函數組合方式已經難以持續,亟須通過創新實現新的生產函數組合。經濟全球化也正遭遇強勢逆流,低成本出口導向工業化模式難以為繼,關鍵的核心技術受制於人,經濟安全風險加大,中國經濟循環中出現了許多新的堵點和瓶頸,科技創新能力已經成為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阿喀琉斯之踵”。無論是從促進經濟循環暢通無阻看,還是進一步推進經濟增長培育經濟新動能看,都需要通過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制度創新培育高水平自主技術創新能力,突破產業發展瓶頸,全面優化升級產業結構,提升創新能力、競爭力和綜合實力,形成更高效率和更高質量的投入產出關係,實現經濟循環暢通無阻,形成更高水平的供需動態平衡。

  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戰略布局、重大舉措和政策體系

  文章指出,從構建新發展格局戰略布局看,一要堅持創新在現代化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把經濟發展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加快發展現代產業體系,加快建設科技強國、製造強國、質量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二要堅持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加快培育完整內需體系,使建設超大規模的國內市場成為一個可持續的歷史過程,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以創新驅動、高質量供給引領和創造新需求;三要加快推進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深層次改革,建設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堅持實施更大範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對外開放,形成暢通國內大循環、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的動力機制;四要加快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協調推進新型工業化、城鎮化、信息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優化國內大循環產業布局、空間布局和促進綠色低碳循環發展;五要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把安全發展貫穿到各個領域和各個環節,增強在復雜環境中動態維護國家安全的能力。

  從構建新發展格局重大舉措看,一是建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需求側管理有效協同的宏觀治理機制,持續完善宏觀經濟調控體系。在堅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國內經濟大循環為主體、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的原則下,加快形成一種供給與需求動態平衡、改革與管理有效協同、國內循環與國際循環相互促進、市場機制與政府作用有效結合的經濟運行機制;二是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和企業技術創新能力,以提升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為抓手,深入實施產業基礎再造工程,加大推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做強做優做大中國數字經濟,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化服務業;三是深入實施擴大內需戰略,通過完善生產、市場、分配和消費體系,積極推進國內統一大市場建設,暢通國內大循環,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全面促進消費,增強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優化投資結構,發揮有效投資對優化供給結構的關鍵作用;四是建設更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地發揮政府作用,堅持“兩個毫不動搖”,促進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和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健康成長,營造各種所有制主體依法平等使用資源要素、公平公正公開參與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的市場環境,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建立現代產權制度,奠定現代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現代經濟增長的所有制基礎;五是促進城鄉、區域、產業的融合發展,實現新型工業化、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和鄉村振興的戰略協同,全面推進綠色生產和消費轉型,實現綠色經濟穩定高效增長;六是進一步全面統籌發展和安全,尤其是築牢經濟安全基礎,一方面是維護以供應鏈為核心的實體經濟和產業發展安全,另一方面是維護金融安全,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底線。要統籌這兩方面安全,推進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金融要回歸到支持實體經濟的本質。以此為關鍵著力點,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實施國家安全戰略,防範和化解中國現代化進程中各類重大風險。

  從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政策體系看,要逐步形成穩中求進的政策體系。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反覆強調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已經是中國治國理政的重要原則,也是做好經濟工作的方法論。構建新發展格局需要穩中求進的政策體系,“穩”是主基調、是大局,構建新發展格局工作“穩”的重點放在穩住經濟運行的政策方面,保證經濟運行不出現系統性風險;“進”是在“穩”的基礎上關於構建新發展格局各個關鍵領域積極進取的政策。“穩”和“進”是有機統一、相互促進的。穩中求進的政策體系包括七方面的總體要求:宏觀政策要穩健有效、微觀政策要持續激發市場主體活力、結構政策要著力暢通國民經濟循環、科技政策要扎實落地、改革開放政策要激活發展動力、區域政策要增強發展的平衡性協調性、社會政策要兜住兜牢民生底線。具體而言,穩中求進的政策體系內容重點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通過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協同聯動,跨周期與逆周期宏觀政策有機結合,以擴大內需為戰略基點,緊扣結構性問題,做到宏觀經濟政策更加精準有效;二是微觀政策要正確把握產業政策與競爭政策的關係,深化改革開放,順應數字經濟發展趨勢,持續發力激發市場主體活力,提振市場主體信心,營造各類所有制企業競相發展的良好環境;三是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圍繞著力暢通國民經濟循環、突破供給約束堵點不斷強化完善結構政策,尤其是加快科技政策扎實落地,構建科技、金融、產業相互促進良性循環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形成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為特徵的新發展格局;四是正確認識和把握實現共同富裕的戰略目標和實踐途徑,統籌推進經濟發展和民生保障,提高區域發展政策的平衡性協調性,社會政策要兜住兜牢民生底線,推進區域發展政策與社會民生政策有效協同。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