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如何把握國內國際雙循環
http://www.CRNTT.com   2022-06-19 08:29:55


  中評社北京6月19日電/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是我們立足新發展階段、把握未來發展主動權的戰略性布局和先手棋。強調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不是要搞封閉的國內單循環。祗有促進國內循環與國際循環的良性互動,才能持續推進中國經濟現代化進程,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奠定堅實基礎。

  經濟日報發表教育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南開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王生升文章表示,構建新發展格局是經濟全球化時代的必然選擇。歷史經驗表明,開放帶來進步,封閉導致落後。20世紀80年代後,經濟全球化進程加速,世界各國各地區間的分工貿易聯繫不斷緊密,包括中國在內的一批新興市場國家迅速崛起,成為推動世界經濟增長的新引擎。中國是經濟全球化的受益者,通過有效利用國際市場和國際資源,改革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現在的中國經濟早已深度融入世界分工貿易體系,同全球很多國家的產業關聯和相互依賴程度都比較高,國內生產的順利運轉離不開國際產業鏈、供應鏈的協同配合。

  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個別西方國家大肆推行單邊主義霸凌行徑,力圖重建一個“去中國化”的世界經濟新體系。要認識到,儘管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單邊主義、保護主義不斷抬頭,但經濟全球化的歷史大勢並未改變。面對波譎雲詭的國際形勢,面對發展機遇和挑戰的深刻變化,對於中國而言,祗有堅定地向全球產業鏈價值鏈中高端邁進,構建新發展格局,才能更好塑造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我們強調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絕不是關起門來封閉運行,而是要更積極、更深度地參與經濟全球化,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方向發展。

  文章指出,國內循環與國際循環相輔相成、不可分割。伴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加速,產業間國際分工逐步被產業鏈內部國際分工所取代,國內循環與國際循環日益表現出既對立又統一的辯證關係。國內循環與國際循環相互依存、相互促進,構成了一個優勢互補、相得益彰的有機統一整體。

  面對激烈的國際競爭,我們祗有立足自身,把國內大循環暢通起來,努力煉就百毒不侵、金剛不壞之身,才能任由國際風雲變幻,始終充滿朝氣生存和發展下去。構築強大的國內經濟循環體系和穩固的基本盤,提升國內供給和國內需求的適配性,能夠有力推動市場主體的自主創新活動,補齊經濟循環體系的弱項短板,有效維護產業鏈供應鏈安全,有力提升中國在世界分工貿易體系中的地位。祗有依托強大的國內經濟循環體系和穩固的基本盤,才能更好形成對全球要素資源的強大吸引力、在激烈國際競爭中的強大競爭力、在全球資源配置中的強大推動力。

  方興未艾的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是世界各國人民智慧的共同結晶。我們祗有推動高水平對外開放,更積極主動地參與國際循環,形成全方位、多層次、多元化的開放合作格局,才能充分汲取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成果,充分利用國際市場和國際資源,引導國內產業提質增效和消費升級,實現更加強勁、更可持續的高質量發展。

  依托大國優勢和制度優勢實現國內循環與國際循環的良性互動。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擁有大國優勢和制度優勢,這是實現國內循環與國際循環良性互動的基礎性支撐。我們的大國優勢,不僅包括供給側的實體經濟特別是製造業規模協同效應,而且包括需求側的超大規模市場優勢;我們的制度優勢,不僅體現為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推進中國經濟現代化,而且體現為踐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推進新型經濟全球化。只要我們充分發揮大國優勢和制度優勢,就有能力更好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有效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推動國內循環與國際循環相互促進,推動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