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當文藝創作遇上人工智能
http://www.CRNTT.com   2022-08-03 09:33:19


 
  感情是人工智能難以逾越的障礙

  馬克思說:“美是人的本質力量的對象化。”正是有了特殊的社會實踐活動,人類才會產生審美活動。同時,美是對人的本質力量的肯定和確證,是客體的怡人屬性和主體的心理愉悅的有機統一。作家藝術家擁有了真實的生命經歷,獲得了真切的感受、體驗和情感,才會產生對時代和社會的敏銳洞察與把握,進而才能將其內化於自己的創作中,讓作品散發出獨特的氣韵。

  人工智能作為人類的造物,沒有自己的社會實踐,無法產生基於社會實踐的感受美的能力,自然也就無法形成對美的獨立判斷,形成關於美的獨特表達。舉個簡單的例子,以秋天為意象,人類既可以表達“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的愁苦,也能夠抒發“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的豪邁,而人工智能創作的作品多半會將秋天跟蕭瑟、悲涼等聯繫到一起,而無法基於具體場景賦予秋天更獨特的含義,這是因為人工智能創作是基於數學統計的計算——當人類的大多數文藝作品為秋天賦予了“蕭瑟”“悲涼”的含義時,人工智能也就只能根據數據統計結果有樣學樣。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人類重真情,尚大義。人工智能可以根據算法邏輯模仿人類創作出文藝作品,但它無法模擬人類基於歷史經驗、生命體驗而產生的情感與意識,更難像人類那樣睹物思情、托物言志,這是人工智能更難逾越的一大障礙,也是人工智能無法創作出偉大作品的重要原因。作家南帆曾舉過這樣一個例子:人工智能具有極為強大的記憶功能,但是它不會回憶,不可能在哪一個愁緒襲人的下午,突然回憶起程序員如何寫下一條關鍵的指令,沒有哪一種動人的情景交融可以成為觸動創作的機緣。所以,人工智能進行文藝創作只是對人類創作行為的一種模仿,而非一種類似於人類創作的那種獨立的對美的創造。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