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我國無障礙環境建設水平持續提升
http://www.CRNTT.com   2022-07-22 09:45:32


 
  如何進一步完善無障礙環境建設,讓社會成員廣泛受益?

  ——系統化推進。薛峰認為,縱向看,要加強設計、施工、驗收、維護全過程管理力度,開展無障礙環境建設研究,培養相關專業人才。在設計上應實現由“點”到“線”和“面”的全面提升,尤其要注重無障礙環境的系統性和連貫性接駁。橫向看,無障礙環境建設涉及市政建設、公共交通、信息技術等多個領域,是一項綜合性、跨部門的系統工程,需要建立多部門共同參與、互相配合的長效工作機制。

  今年4月,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發布的強制性規範《建築與市政工程無障礙通用規範》開始實施,首次對無障礙設施進行分類,包括無障礙通行設施、服務設施、信息交流設施,並在設計方面分別做出規定。例如門口有高差時應以坡度不大於1∶10的斜面過渡,緣石坡道的坡口與車行道之間應無高差等。此外還明確工程驗收時,應對無障礙設施的地面防滑性能、扶手和安全抓杆的受力性能進行驗收;無障礙設施應明確維護責任人並定期進行檢查。

  ——精細化設計。走進北京市西城區的一處養老公寓改造現場,無障礙設計體現在一處處細節之中:醫用防滑材質的地面、帶有拉繩的緊急呼叫按鈕、能夠輔助老人抬腿坐起的護理床……

  中國建築二局三公司項目經理王鐵研介紹,該項目預計明年8月投入使用,能夠容納450餘位老年人。薛峰建議,無障礙建設要下綉花功夫,應當以解決不同人群的無障礙需求為目標,包括詳細的規劃布局、恰當的設施設備選用、材料材質選擇等,還可以邀請殘障人士實地監督和體驗,提出相應的建議。

  ——人性化服務。加強無障礙環境建設,不僅要使有需求的群體方便、舒適地使用無障礙設施,還要在人性化服務上進行探索。不久前,北京地鐵上線“北京地鐵服務”小程序,提供一對一無障礙預約服務。乘客可以提前告知車站出行計劃,工作人員會提前10分鐘到達點位,提供無障礙出行服務。

  ——智慧化賦能。“從趨勢看,未來要通過大數據、物聯網和人工智能等技術,利用信息化手段對無障礙環境進行規劃設計。例如可以通過射頻識別技術與語音合成技術,建立電子盲道;再比如通過大數據收集、分析特定群體在不同情境下的需求,作為無障礙設計的參考依據。”薛峰表示。

  杜鵬認為,推進無障礙環境建設,還要提高全社會的無障礙意識,而不只是將它看作是殘疾人、老年人群體的“特權”。“完善無障礙環境,受益的不只是殘疾人、老年人,傷病患者、孕婦、兒童、提重物者等社會成員都有無障礙需求。應當堅持全齡友好,推動無障礙理念真正深入人心,使之成為每個公民的自覺行動,讓全社會有溫度、無障礙。”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