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做好綠色轉型“加減法”
http://www.CRNTT.com   2022-07-22 07:29:31


  中評社北京7月22日電/近日,國新辦舉行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進展成效發布會。各地對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認識明顯提高,落實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的自覺性、主動性明顯增強,高耗能、高排放項目盲目發展的勢頭得到有效遏制,一批違法違規項目被依法查處,一批傳統產業得到優化升級,一批綠色產業實現加快發展。

  經濟日報發表北京師範大學中國民營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教授韓晶文章表示,一段時間以來,圍繞堅決遏制“兩高”項目盲目發展,從中央到地方密集部署、迅速行動,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但仍要看到,在當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形勢下,部分地方以“兩高”項目拉動經濟增長的衝動依然強烈,給“十四五”能耗總量控制帶來一定挑戰。

  文章指出,為了鞏固減污降碳成效,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需著力構建綠色低碳發展的長效機制。要以技術創新為引領,以綠色金融為抓手,堅持雙輪驅動、兩手發力,在保障能源安全、產業安全、經濟安全的基礎上有序推進“兩高”產業減量發展,推動綠色低碳產業增量發展,做好綠色轉型的“加減法”。

  堅持存量優化、增量嚴控。減污降碳必須遵循綠色轉型規律,要精準、科學、對症下藥,不能搞“一刀切”。對技術水平高、能源效率高、符合國內經濟發展需要的“兩高”項目要避免“一刀切”式的關停,同時盯緊技術改造升級,強化節能管理和目標責任。要防控“兩高”項目向政策規制強度較弱、能源禀賦能力較強的地區轉移,防止造成區域間的“碳洩漏”。要嚴格“兩高”項目審批管理,嚴把“兩高”項目准入關卡,倒逼高耗能產業轉型升級和新興產業發展,加快構建綠色低碳產業體系。

  增加低碳技術供給。綠色轉型就是技術轉型,用低碳或零碳的綠色技術替代原有的高碳技術,是綠色轉型的治本之策。當前,中國的低碳發展還面臨著不少技術短板,部分核心技術和關鍵資源面臨“卡脖子”問題。應抓緊部署綠色低碳前沿技術研究,勇闖低碳技術“無人區”,力爭成為低碳原創技術策源地和發展高地。積極推廣低碳技術應用,以綠色低碳技術改造提升傳統高耗能行業,培育孵化新興產業,推動5G、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與綠色低碳產業深度融合,加快推進工業領域低碳工藝革新和數字化轉型,為實現“雙碳”目標賦能加力。

  推進綠色金融增量擴面。如今,綠色金融正逐漸成為推動經濟綠色低碳發展的重要抓手。要進一步加大對綠色低碳產業的金融支持力度,嚴格控制“兩高一剩”及環境敏感行業金融授信額度。金融機構應當有針對性地加強綠色金融產品創新力度,構建多場景的綠色保險產品體系,開展清潔技術保險、綠色產業保險、碳交易信用保證保險、碳匯損失保險等綠色保險產品創新。積極探索使用排污權、用能權、用水權、碳排放權等綠色權益擔保方式,切實解決綠色項目抵押資源不足的問題,拓寬企業綠色融資渠道。

  強化綠色低碳發展機制保障。中國面臨比發達國家時間更緊、任務更重的減排壓力,必須進一步發揮制度優勢,完善低碳發展的統籌協調機制,處理好全局和局部、當前和長遠、重點和非重點的關係,有序推進綠色低碳發展;完善有利於綠色低碳發展的財稅、價格、金融、政府採購等多種政策工具,注重政策間的有效銜接,在確保政策效能的同時提高政策效率,護航綠色發展。還要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通過價格信號以經濟激勵的方式促使各類市場主體自覺踐行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責任,激發各類市場主體綠色低碳轉型的內生動力和創新活力。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