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歐元對美元匯率暴跌 誰是幕後推手?
http://www.CRNTT.com   2022-07-14 09:58:38


 
  時任美國眾議員 羅恩·保羅(2006年):最重要的是,美元與石油的關係必須得以維持,讓美元保持優勢地位,任何對這一關係的攻擊都會遭到強力反擊。2000年11月薩達姆要求用歐元給伊拉克石油計價,他的傲慢是對美元的威脅。

  美國信用評級機構在歐債危機中推波助瀾

  除了發動戰爭,美國在維護自己美元霸權地位上還不吝惜使用其他的手段。在歐洲遭遇主權債務危機時,來自美國的三大評級機構不斷推波助瀾,輸出和轉嫁美國的次貸危機風險,提振美元的同時令歐元承壓。

  2007年到2008年,美國遭遇次貸危機,經濟遭受重創。為了救市,美聯儲開啟量化寬鬆,大量印刷美元,美元不斷貶值。從歐元對美元的走勢可以看出,從2007年8月到2008年3月,歐元對美元的匯率一路走高,從2007年8月的1:1.36,一路攀升到2008年3月的1:1.58。在這樣的情況下,海量資金從美國外逃至歐洲。

  而當時,在大洋彼岸的歐洲,一場危機正在悄悄醞釀。2009年10月,希臘政府曝出債務問題。當時,由於美國的次貸危機帶來的經濟衰退,讓希臘的兩大支柱產業:旅遊業和航運業進入寒冬,希臘的財政狀況糟糕。2009年12月,三大國際評級機構:穆迪、標普和惠譽應聲而動,下調了希臘的主權信用評級,危機率先在希臘爆發。不僅是希臘,三大評級機構還連續下調了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和愛爾蘭的主權信用評級,使得這些國家融資難度上升、成本提高,令它們的公共債務狀況更加惡化。這種惡性循環令陷入債務危機的國家更難走出困境,助推了危機向更深的程度發展。而反觀美國,2011年下半年之後國內經濟復甦企穩,隨著歐債危機升級,國際資本的避險需求大大增強,資本紛紛回流美國。

  時任歐盟委員會主席巴羅佐就曾發出質問:一個國家的主權信用評級這樣敏感的事項,只掌握在三個機構手中,而且這三個機構都來自同一個國家,這合理嗎?

  中國國際貿易學會專家委員會副主任 李永:自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發生以來,美國三大評級機構信譽大跌。美國資深媒體人丹·托馬斯認為,美國主權評級機構一直在政治中發揮作用。標普並不諱言評級中的政治因素。這三大評級機構在歐債危機期間對歐盟連連發難,卻長期無視美國的債務問題,掌控國際評級話語權的美國評級機構出於維護美國利益而採取“雙標”,是不能客觀揭示國家信用風險的。歐債危機背後摻雜著更深層的較量。也就是美國和歐洲展開的貨幣主導權和債務資源爭奪的大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