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美國要靠強勢美元贏得通脹戰役
http://www.CRNTT.com   2022-07-12 10:59:31


  中評社北京7月12日電/據參考消息網報道,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7月9日刊登題為《強勢美元在貨幣戰新轉折中贏得通脹戰役》,全文摘編如下:

  反向貨幣戰已打響

  反向貨幣戰打響,美國正在獲勝。再說一遍,就像美國在2008年金融危機後“贏得”美元貶值之戰一樣,現在它正在贏得美元升值之戰。

  投資者面臨的問題是,這是全球經濟必要的再平衡的一部分,還是矯枉過正、可能會突然之間(且以令人痛苦的方式)修正,或許兩者兼而有之。

  最近美元的波動幅度不同尋常,但真正引人注目的是美元的匯率水平。

  美元對歐元匯率一度接近1比1,這是2002年以來的第一次。美元對日元匯率達到1998年以來最高水平。在扣除通脹因素後,美元貿易加權匯率指數僅有兩次顯示其幣值比現在更強勢,分別是在2002年和1985年。

  經濟邏輯與貨幣支撑相結合,推動美元上漲。

  經濟邏輯既推動美元走勢,又助力全球經濟恢複某種平衡。但對許多人來說,這很痛苦。

  經濟證明強勢美元是合理的,這并非因為美國經濟增長特別強勁——事實上,最近的數據非常令人失望——而是因為其他地方的情況更糟。

  最近美元對歐元和日元的匯率飈升是由於天然氣價格暴漲,以及俄羅斯供應可能被完全切斷的威脅。作為能源進口大國和機械出口國,日本和德國尤其受到影響。<nextpage>

  在非常簡單的層面上,新的投資將改變方向,而美國更具吸引力,因為水力壓裂技術使美國在能源方面實現了自給自足。

  凱投國際宏觀經濟咨詢公司資深市場經濟學家喬納斯·戈爾特曼說:“對任何能源密集型行業來說,美國現在看起來情況更好。美國競爭力大增,貿易條件有所改善。”

  這體現在美元走強上。從經濟數據中也可以看出這一點。

  數據顯示,在能源因素的推動下,日本和德國的進口成本都在飈升。今年5月,德國出現了自1991年以來的首次商品貿易逆差。這對一個通常實行重商主義政策并擁有巨額貿易順差的國家來說,是一個驚人的逆轉。

  在一定程度上,強勢美元幫助解決問題。

  如果市場是對的,德國面臨長期較高的能源成本,那麼它將需要減少對使用廉價俄羅斯天然氣的重工業和化工廠的依賴。弱勢歐元有助於抵消競爭力的流失,鼓勵對能源密集程度較低的其他出口行業的投資,抑制進口,從而減輕對就業的打擊。

  這種冷靜的描述忽略了痛苦。貨幣走弱提高了出口商品的競爭力,但消費者的利益受損,因為他們不再能够購買那麼多進口商品。同時,貨幣走弱會在通脹已經過熱的情況下進一步推高通脹。而美國的情況恰恰相反:強勢美元使出口更加困難,使美國跨國公司的海外利潤減少,卻使進口商品比較便宜,從而有助於美聯儲遏制通脹。<nextpage>

  貨幣邏輯顯而易見

  貨幣邏輯是顯而易見的。在美國,資金收益高於其他發達國家。美聯儲在加息,以試圖遏制通脹。歐洲央行表示也將加息,但尚未這樣做。日本銀行則表示不會加息。近幾周來,隨著對經濟衰退的擔憂加劇,對美聯儲加息的預期有所減弱,但對歐元區的預期下降得更快。美歐兩年期債券收益率之間的差距加大,對美元形成支撑。

  很難評估這種情況何時走過頭。購買力平價試圖比較不同國家的商品成本,但往往與實際匯率大不相同——且這種差異可能持續很長時間。最簡單的衡量標准是英國《經濟學人》雜志編制的、已持續多年發布的巨無霸指數。該指數顯示,按照目前匯率,無處不在的巨無霸漢堡在日本比在美國便宜42%。對饑腸轆轆的美國游客來說,歐元不太劃算,但漢堡依然便宜。

  在缺乏有用的基本衡量標准的情況下,貨幣交易員常常靠在圖表上畫曲綫來預測波動。這樣做并不比靠直覺強。我目前的感覺是,日元疲軟已經走得太遠,而考慮到俄烏衝突,歐元與美元平價很有意義。別的不說,日元通常在困難時期充當避險貨幣,但隨著最近幾周對全球衰退的擔憂加劇,日元反而進一步貶值。

  匯率越是朝一個方向走得太遠,最終的修正就會越劇烈、越快速、越痛苦。但是,如果沒有什麼新的觸發因素——烏克蘭的和平協議可能使德國重新獲得廉價天然氣,或者美聯儲轉向鴿派立場——就很難看到有什麼會促使美元走勢轉向。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