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引導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有序參與城市基層治理
http://www.CRNTT.com   2022-06-29 08:12:00


  中評社北京6月29日電/近年來,以快遞員、網約配送員、貨車司機、網約車司機為代表的新就業形態勞動者隊伍迅速發展壯大。該群體具有機動性強、接觸面廣的職業特點,能夠在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城市基層治理共同體中發揮積極作用。

  制約參與城市基層治理的主要因素

  社會成員組織化是實現有序政治參與的必要條件,也是推進城市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有效途徑。筆者調研發現,新就業形態勞動者黨員人數少、人員流動性強、勞動關係彈性大、社會歸屬感弱,原子化特徵明顯,是黨組織、工會組織、企業組織、社會組織覆蓋的薄弱環節,這些已成為制約其參與城市基層治理的主要瓶頸。

  一是黨員人數少,難以達到單獨組建黨支部的條件。調研發現,新就業形態勞動者中黨員比例很低,以北京市海淀區學院路街道為例,被調查的410名快遞小哥和外賣騎手中僅有1名黨員,尚未達到單獨組建黨支部的要求。

  二是人員流動性強,工會組建難。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工作時間靈活、工作地點不固定,傳統建會方式難以有效覆蓋。

  三是勞動關係彈性大,平台企業與勞動者關係鬆散。有些企業為了規避法律責任,普遍用“勞務派遣”替代“合同用工”,勞動關係缺乏穩定性。有些企業甚至讓新就業形態勞動者註冊為個體工商戶,從而把雇傭關係轉化為合作關係。

  四是社會歸屬感弱,社會組織介入難。新就業形態勞動者不僅付出高強度勞動,還面臨快節奏生活方式帶來的生活壓力,導致其對城市缺少歸屬感,負面情緒的積攢會給社會組織開展工作造成障礙。

  發揮參與城市基層治理的職業優勢

  把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的職業優勢與城市基層治理的實際需求結合起來,引導其從排查風險隱患、發現治安線索、監督食品安全等方面參與治理,能夠切實把他們的職業優勢轉化為參與城市基層治理的實際效能。

  一是維護社區安全。可以將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納入群防群治格局,對接“接訴即辦”體系,健全“小哥吹哨,部門報到”機制。通過關口前移、向前一步,實現從“接訴即辦”向“未訴先辦”的治理升級。

  二是擴大政策宣傳。用好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等平台,引導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積極參與文明城市創建活動。加強與平台企業合作,把快遞車廂體打造成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流動宣傳板”。

  三是提供公益服務。採取志願和有償相結合的方式,鼓勵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為社區老年人、殘障人士提供代買代辦等服務。引導快遞小哥做好包裝回收等工作,主動為行動不便人員處理生活垃圾,爭做維護公共環境的踐行者。

  四是加強社會監督。一些餐飲店不同程度存在衛生問題,而且其位置分散、監管成本高。將外賣騎手發展為食品安全監督員,能夠延伸市場監管部門執法手臂,使他們成為保障食品安全的“千里眼”“順風耳”。

  加強參與城市基層治理的配套制度建設

  引導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參與城市基層治理是一項系統工程。從長遠來看,應加強配套制度建設,努力構建“黨建引領、工會靠前、企業擔當、職工參與、社會協同”的工作格局。
  一是堅持黨建引領。把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工作納入黨建工作大局,整合政府部門、群團組織、行業協會等主體力量,形成職責明確、合力攻堅的領導體制,將工作開展情況納入黨建工作考核體系。優先把政治立場堅定、業務能力突出的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發展為黨員,推動建立黨支部。將平台企業黨建工作開展情況作為企業主參評勞動模範、參選人大代表或政協委員等的重要依據。

  二是堅持工會靠前,把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組織起來。在暫不具備黨支部建立條件的情況下,優先建立工會組織並開展相關工作,能夠為黨組織及其他群團組織的建立奠定基礎,推動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從“原子化”向“組織化”轉變。持續開展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入會集中行動,以頭部企業建會為牽引,推動關聯企業廣泛建立工會組織。對會員實行一次入會、動態接轉,逐步建立城鄉一體的會員管理和流轉服務工作機制。以技能培訓為突破口,整合培訓資源,創新培訓內容和形式,增強新就業形態勞動者轉崗就業能力。

  三是堅持企業擔當,壓實平台企業用工主體責任。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加大執法檢查力度,引導平台企業認識到保障勞動者合法權益既是企業必須履行的法定義務,也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根本之策。充分發揮行業協會作用,對社會保障、算法規則、勞動定額等制定統一規範。加強職工代表大會等民主管理制度建設,在工資增長、抽成比例、獎懲規定等方面充分聽取職工意見。

  四是堅持職工參與,激發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的內生動力。探索建立積分機制,將積分結果與就業創業、子女教育、看病就醫及交通出行等生活服務掛鈎,納入城市積分落戶指標體系。對於在排查風險隱患、發現治安線索等方面做出突出貢獻的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給予相應物質和精神獎勵。做好典型選樹工作,引導廣大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向身邊榜樣學習,匯聚向上向善的強大正能量。

  五是堅持社會協同,增強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的歸屬感。充分發揮社會組織聯繫廣泛、服務精準的優勢,通過購買服務或志願服務等形式,為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提供法律咨詢、心理疏導等服務。城市社區要舉辦豐富多彩的文娛活動,吸引新老市民共同參加,鑄造社區共同體意識。

  來源:工人日報  作者:張善柱(中國勞動關係學院公共管理學院副院長)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