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為端牢“中國飯碗”守好黑土地
http://www.CRNTT.com   2022-06-12 17:36:25


  中評社北京6月12日電/據經濟日報報導,三江碧水奔湧,潤澤黑土糧倉。5月下旬,行走在黑龍江三江平原,一塊塊水田倒映著藍天白雲,一株株秧苗正茁壯地生長。黑土地經歷一冬的休養又煥發出新的生機。

  黑土地,被譽為“耕地中的大熊貓”。曾經,人們用“捏把黑土冒油花,插雙筷子也發芽”來形容黑土地之肥沃。經歷幾十年的開發利用,黑土地正在變薄、變瘦、變硬,情況不容樂觀。

  黑龍江作為黑土耕地資源大省,擁有典型黑土耕地面積1.56億畝,占東北典型黑土區耕地面積的56.1%。2021年,黑龍江全省糧食總產量1573.54億斤,比上年增加65.34億斤,連續12年位居全國第一位,這是黑土地的無私饋贈。如何保護利用好黑土地,事關“中國糧食”“中國飯碗”。

  喚醒“沉睡”黑土

  “黑土地太金貴了!這裡以前是采煤沉陷區,多復墾1畝黑土耕地,每年就多產1000多斤糧食,就為糧食安全多出一份力。”龍煤雙鴨山礦業公司集成工貿公司董事長張彪指著眼前正在復墾的黑土地激動地說。

  雙鴨山市是黑龍江東部四煤城之一,大大小小的煤礦經過多年開採,在雙鴨山境內形成了多個采煤沉陷區,就像大地的瘡疤,無法還耕於農,煤礦每年還要承擔著不菲的土地補償費。同時,煤矸石越積越多,如何治理矸石山也成為難題,風一刮,漫天灰塵讓人睜不開眼睛。

  “去年,公司下定決心,不惜一切代價開展采煤沉陷區土地復墾,集成工貿公司被‘點了將’。”張彪說,他們沒有經驗,從沒幹過黑土地復墾,就專門請來哈工大規劃設計研究院專家,經過反覆推敲論證,首創了“條帶式土石方挖填施工工藝”:取土完成後進行矸石回填、碾軋,先夯填黃土,黃土上面再回覆黑土,最後進行翻耕。

  5月28日,記者來到雙鴨山礦業公司新安煤礦采煤沉陷區,2個因采煤沉陷形成的水塘正在向外排水。500米開外,1個4米多深的水塘已排完水。只見翻鬥車拉著煤矸石來回穿梭,向坑內回填矸石,推土機、壓路機分工配合,把矸石壓實平整。2台鈎機在已經夯實的黃土層上進行黑土回覆平整,復墾的黑土和黃土總厚度超過了1.2米。

  如今,“野泡子”變成了黑土耕地,放眼望去,與周圍的莊稼地渾然一體。大夥都說,沉睡的黑土“復活”了。“黑土確實是個寶。哪怕在水中浸泡了幾十年,排出水在風吹日曬後,那土質依然鬆軟、油潤、細膩,而且肥力更加充足。”張彪說。

  煤矸石回填地下,會不會造成污染?技術人員解釋說,所有回填地下的煤矸石都需要采樣化驗。煤矸石作為一類固體廢棄物,不存在重金屬超標問題,回填地下不會造成任何污染,更不會對莊稼生長造成影響。煤矸石回填地下,減少了矸石山,有利於生態環境修復。

  記者又來到集賢煤礦礦區北側地塊,這裡是四方台區太保鎮雙豐村的600多畝農田,過去20多年飽受采煤沉陷的困擾,良田變成了招人嫌棄的“澇窪地”。當地集中連片的旱地流轉費用每畝800元,但采煤沉陷區的地塊每畝500元也沒人願意“包地”。

  “這片采煤沉陷區影響的地塊有300多畝,大小分布不均勻,最低窪處有1米深,以前長滿了荒草、蘆葦,種不了地。”雙豐村黨支部書記張洪文說,由於土地不平整也不連片,村裡人只能靠小農機和人工耕種。

  土地復墾,讓雙豐村村民有了盼頭。記者採訪時,2台鈎機正忙著不停地進行黑土回覆,6月下旬就能完成該地塊的復墾工作。“現在村民們迫不及待地想早日種上這片地。瞅著那地表60公分高的黑土層,地力肯定足,能多打糧食。”張洪文說。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