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保護黑土地 幹得更來勁
http://www.CRNTT.com   2021-02-10 17:43:13


  中評社北京2月10日電/據人民網報道,“這麼多年積攢的成就感,都在這黑土地上。”冬日裡,出了屋,一陣冷風仿佛能把人凍透,可說起2020年的奮鬥與收獲,吉林省梨樹縣農業技術推廣總站站長王貴滿立刻來了興致,帶著記者來到梨樹縣梨樹鎮高家村一塊200多畝的玉米試驗田。秋收時,試驗田裡挖了個約一米見方的土坑,用來展示土壤剖面,眼下坑底已是積雪。

  “黑土都這麼深啦。”王貴滿下到坑裡,手在距地表40多厘米的土層邊比畫著,試圖把黑土和深層黃土模糊的交界線呈現得更清晰。

  這塊試驗田曾叫“破皮黃”,有些地方快露了黃土,2007年這裡開始了一場新耕作方式——玉米秸秆覆蓋免耕栽培技術試驗。試驗之初,王貴滿就認准了這是保護黑土地的好法子,試驗田一種就是14年。

  “在這之前,黑土薄不說,土壤還板結,玉米根兒只能在地表‘攤煎餅’。現在1米多深都能見到玉米根系,這田成了地道的高產田。”王貴滿用腳輕磕土壤剖面底部的土,在1米多深的土層裡,玉米細小的根須絲絲絡絡顯露出來。土壤剖面還有不少比小手指略細的孔洞,那是蚯蚓的傑作——連續多年監測數據顯示,試驗田土壤表層有機質增加了20%左右,每平方米蚯蚓的數量達60至100條,秸秆覆蓋減少土壤流失80%左右。

  “保護黑土的耕作模式,咱起步不是最早的,卻是堅持得最好的。”王貴滿一臉自豪:玉米秸秆覆蓋免耕栽培技術不斷完善發展,形成了遠近聞名的“梨樹模式”——截至去年,這種模式在梨樹縣已推廣200多萬畝,在吉林省已推廣了1800萬畝。

  2020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吉林考察時強調,要認真總結和推廣梨樹模式,採取有效措施切實把黑土地這個“耕地中的大熊貓”保護好、利用好,使之永遠造福人民。

  梨樹模式受到總書記肯定,這讓王貴滿備感振奮,覺著10多年堅持推廣秸秆覆蓋免耕栽培技術特別有意義。他在縣農技總站工作了37年,其中擔任站長25年。2020年11月,60歲的王貴滿辦理了延遲退休手續,他說:“這兩年正是梨樹模式鞏固提高的關鍵時期。”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