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把握經濟體系現代化的內涵和要求
http://www.CRNTT.com   2022-06-09 08:26:50


  中評社北京6月9日電/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黨中央從黨和國家事業全局出發,著眼於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順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新要求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國家強,經濟體系必須強。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不僅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的主要內容,更是重要的決定性因素。祗有形成現代化經濟體系,才能更好順應現代化發展潮流,贏得國際競爭主動,也才能為其他領域現代化提供有力支撐。當前,中國正邁步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上,深刻領會經濟體系現代化在現代化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準確把握其內涵及要求,找准發力點和實施路徑,對順利推進中國現代化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經濟體系現代化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基礎

  經濟日報發表國家發展改革委價格成本調查中心主任、研究員黃漢權文章表示,現代化是工業革命以來人類社會一場波瀾壯闊的歷史變革,既包括生產力的現代化,也包括生產關係的現代化,涉及經濟社會方方面面。正如馬克思所指出,“物質資料的生產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經濟現代化在現代化全局中居於基礎地位。縱觀世界現代化發展史,一切現代化的中心任務都是發展生產力。沒有經濟上的強大實力和帶動能力,就不可能有現代化強國的物質基礎,其他領域的現代化也會缺乏經濟支撐。可以說,經濟現代化既是國家現代化的主戰場和核心內容,也是整個現代化的重要動力源。

  立足中國而言,經濟體系現代化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基礎。現代化是每一個發展中國家的共同追求,因發展階段、政治制度、經濟體制和文化背景等不同,各國的現代化道路不可能完全一樣。中國的現代化既要遵循現代化的一般規律,也會有自己的特色。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西方發達國家是一個“串聯式”的發展過程,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信息化順序發展,發展到目前水平用了二百多年時間。我們要後來居上,把“失去的二百年”找回來,決定了中國發展必然是一個“並聯式”的過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是叠加發展的。經濟體系現代化就體現了這種“並聯式”現代化的特徵,具有中國式現代化的特色。

  進一步看,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跨越關口的迫切要求,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不容忽視的是,目前中國還存在發展質量效益不高、資源環境矛盾突出、區域城鄉差距仍然較大、經濟循環存在卡點堵點等一系列風險挑戰。破解這些矛盾和問題,推動經濟跨越關口,要求立足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促進共同富裕,統籌發展與安全。這些正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點所在。

  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內涵更為系統完整

  文章分析,現代化經濟體系是中國式現代化語境下提出的概念,在內涵上更強調整體性、系統性和協同性。2018年1月30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體學習時指出,“現代化經濟體系,是由社會經濟活動各個環節、各個層面、各個領域的相互關係和內在聯繫構成的一個有機整體”,要求產業體系、市場體系、收入分配體系、城鄉區域發展體系、綠色發展體系、全面開放體系和經濟體制一體建設、一體推進。這為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指明了方向。當然,形勢在變化,實踐在深化,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內涵也隨之更為系統和完整。結合新形勢新要求,我們認為,現代化經濟體系應該具備下述特徵。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創新驅動發展是現代化經濟體系最顯著的特徵之一。現代化經濟體系強調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依靠創新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全面提升全要素生產率;高度重視基礎研究,通過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建設科技強國,實現高水平的科技自立自強;注重科技與經濟深度融合,積極運用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改造提升傳統產業,不斷壯大新興產業,加快發展數字經濟,積極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

  產業體系現代化是核心內容。產業體系是經濟體系的內核。經濟體系現代化,首先是產業體系現代化,要求把發展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以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益為主攻方向,推動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不斷做強做優做大實體經濟。工業、農業和服務業是實體經濟的核心,必須同步推進工業現代化、農業現代化和服務業現代化,促進三次產業深度融合和產業結構高級化;產業鏈是實體經濟的底座和根基所在,要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推動產業向高端化、智能化、服務化、綠色化轉型。

  經濟循環高效暢通是基礎前提。經濟要素空間移動暢通無阻是現代化經濟體系正常運行和發展的基礎和前提。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在內外聯動方面,要求堅持擴大內需,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形成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發展格局;在區域協調方面,要求通過實施區域發展戰略和重大區域戰略,形成彰顯優勢、協調聯動的區域發展格局;在城鄉融合方面,要求通過實施新型城鎮化戰略和鄉村振興戰略,形成以城市群為主體、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的城鎮格局和城鄉一體化發展格局。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