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關於新階段城鎮化建設的幾個問題
http://www.CRNTT.com   2022-06-06 08:42:32


 
  可持續的城鎮化,意味著城市宜居性進一步增強,城市開發的範圍和強度同資源環境承載力相匹配。這將為城市長期發展提供重要保障。新發展階段提高城鎮化的可持續性,需進一步推動生產方式綠色化,通過更加嚴格地執行環保標準,引導構建綠色產業體系;以更大力度推動生活方式綠色化,發展綠色消費、綠色出行,促進資源節約、循環利用;不斷優化城鎮化空間布局,促進人口和要素向優勢地區、資源環境承載力強的地區集聚,同時也要注意控制大城市、特大城市人口密度。

  富有韌性的城鎮化,意味著城市發展的韌性不斷增強,持續提升防範化解突發風險的能力。這將為城鎮化創造穩定可預期的發展環境。新發展階段提高城鎮化的韌性,關鍵是讓城市系統在各類突發風險出現時,能最大程度保護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最大限度減少突發風險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有能力在較短時間內恢復城市功能,並通過自我完善更好應對未來可能出現的風險。對此,要在“硬件”上加強城市防災減災基礎設施建設,實現超前規劃、統一布局、高標準建造、高效率使用;在“軟件”上提升城市治理水平,豐富和增強防範化解各類風險的資源、工具、政策和能力儲備,特別是加強政府各層級、各部門以及不同城市間的協同性;在“動態”上增強城市發展的適應性,使城市系統能根據內外部環境變化持續優化形態、結構和功能。

  理清推進思路

  我國處於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的重要時期,推動新型城鎮化是當前和今後的一項重要工作,需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理清推動建設的主要思路。

  一是將城市群、都市圈作為新發展階段城鎮化建設的主攻方向。立足新發展階段,更好破解城鎮化面臨的新矛盾新挑戰,應把城市群、都市圈作為城鎮化建設的重點。要依托中心城市高端要素集聚優勢,發展先進製造業與高端服務業,促進中心城市與周邊城鎮分工互補;要加強城市群內部的高效連接,構建具有同城效應的通勤圈,疏解中心城市人口集聚壓力,輻射帶動周邊中小城鎮發展;要逐步縮小中心城市與周邊城鎮在公共服務數量和質量方面的差距,積極探索在城市群內部率先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要完善決策協調和利益平衡機制,促進區域內各城鎮在公共事務方面實現協同治理。

  二是以推動區域一體化發展和優化生產力布局作為新發展階段城鎮化建設的重要抓手。一方面,以城市群、都市圈為重點區域,打破各類顯性和隱性市場壁壘,統一規劃、共同建設、合作運營交通基礎設施,促進產業體系跨地區有機銜接,實現創新資源有效整合和共享,增強協同治理法治化水平,提升公共資源供給效率和均衡性。另一方面,依托中心城市優化生產力布局,促進城市群、都市圈之間協同聯動發展,增強區域發展平衡性協調性,加大對中西部中心城市的支持力度,提升其發展能力,實現主導產業轉型升級,進而帶動周邊城鎮發展。

  三是積極打造地區之間既有良性競爭又有橫向協作的城鎮化推進模式。在保持地方政府能動性的同時,大力優化營商環境,強化區域規劃的硬約束,避免出現地方無序競爭和產業同構。與此同時,加強地方間合作的廣度和深度,使地方合作的範圍覆蓋招商引資、環境保護、民生建設等多個領域,通過完善相關制度來提高合作的穩定性,通過改革考核機制來增強合作的內生動力。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施戍傑、劉小鴿、侯永志(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發展戰略和區域經濟研究部 )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