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中國為保障世界糧食安全作出積極貢獻
http://www.CRNTT.com   2022-06-03 16:32:07


 

  如果拋開有關“糧食短缺”的悖論和偏見,就會發現糧價上漲、有價無市才是“危機製造者”,“吃不起”導致“沒得吃”。今年一季度全球糧食價格同比上漲接近20%,其中小麥價格上漲60%。世界銀行的估計顯示:糧食價格每上漲一個百分點,全世界就將有1000萬人陷入極端貧困中。“吃不起”問題並非一朝一夕形成,誘因也不一而足。除了全球經濟不景氣、新冠肺炎疫情造成從業人員短缺和物流成本上漲、肆虐全球主要產糧區多年的極端氣候以及俄烏衝突造成糧食減產等因素,人為操縱以及市場恐慌的相互作用成為上述因素的“催化劑”和“放大器”。

  人為操縱的背後是兩個“利”字。首先,跨國糧商巨鰐壟斷全球糧食定價權,攫取經濟“暴利”。“ABCD”四大糧商,即ADM、邦吉、嘉吉、路易達孚壟斷了全球80%以上的糧食交易,其中3家為美國企業。國際糧價高企之際,四大糧商憑借全球壟斷地位和雄厚的資本實力在糧食期貨市場上呼風喚雨,低買高賣,大肆收割各國糧食財富。今年4月,ADM、邦吉股價相比1月分別上漲逾50%、40%。嘉吉家族成員今年身家暴漲兩成。路易達孚預計今年利潤增長80%。第二,以美為首的西方國家以糧固霸,撈取政治“實利”。美國利用國際社會特別是缺糧發展中國家的恐慌,把“糧食危機”根源表面化,單純強調戰爭對危機的影響,對俄進行經濟和“道義”制裁;把“糧食危機”武器化,煽動發展中國家對俄仇恨和對中國的怨懟,鼓動追究俄“戰爭饑荒罪”,大搞地緣戰略和陣營對抗。

  少數國家和企業的“暴利”“實利”刺激很多依賴農產品進口的發展中國家捲入饑荒焦慮和恐慌。截至5月中旬,全球至少有35個國家和地區實施50多項農產品出口管制措施,其基本邏輯都是對高糧價不安情緒的持續積聚,擔憂國內農業供應不穩定,因而優先保障國內需求。恐慌引發的糧食出口管制和禁令又刺激貿易保護主義盛行,進一步推高全球糧食期貨價格,甚至引發多國騷亂,形成惡性循環。

  作為全球第一大糧食出口國,美國對當前“糧食危機”負有主要責任。美國不但對產生危機的根源推波助瀾,還顧左右而言他,拿出其糧食壟斷利潤的千分之一作為糧食援助,做足表面功夫,賺取眼球和廉價道義優勢,企圖轉移、擾亂國際社會對危機根源的關注,進而鞏固美主導的不公平的全球糧食貿易秩序。即使是援助,美國也越來越沒耐心把戲做足。敘利亞農業部門通過抽樣檢驗發現,美國國際發展署向敘援助的3000噸小麥種子中,四成含有粒線蟲病,不僅不適合種植,還會對當地農業生產帶來巨大危害,破壞敘糧食安全。與此同時,駐敘美軍卻派出40輛卡車偷運當地小麥,上演了一出現代版“借生糧、還死糧”的滅國策。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