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1月24日,中國政府援助湯加救災物資從斐濟首都蘇瓦的漁船碼頭啟運(圖片來源:中評社圖庫) |
中評社北京6月3日電/據海外網報道,5月26日至6月4日,中國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應邀到訪多個南太平洋島國和東帝汶,並主持召開第二次中國—太平洋島國外長會。
自20世紀70年代建立外交關係以來,中國同太平洋島國交流合作不斷拓寬,涵蓋了貿易投資、海洋環境、防災減災、減貧扶貧、醫療衛生、教育、旅遊、文化、體育、地方等20多個領域。王毅此次應邀訪問太平洋島國,被視作中國致力於同相關各國增進互信、凝聚共識、擴大合作、深化友誼的又一體現。分析認為,中國同太平洋島國關係已進入快速發展的新階段。
深化關係 推動務實合作
中國外交部5月24日發布的消息顯示,5月26日至6月4日,王毅將對所羅門群島、基里巴斯、薩摩亞、斐濟、湯加、瓦努阿圖、巴布亞新幾內亞、東帝汶等八國進行正式訪問,對密克羅尼西亞聯邦進行“雲訪問”,同庫克群島總理兼外長、紐埃總理兼外長舉行視頻會晤,並在斐濟主持召開第二次中國—太平洋島國外長會。
“此次訪問通過實地訪問和線上互動的形式,實現了中國在太平洋地區的十個建交國的‘全覆蓋’,意義重大。”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副研究員田京靈對本報表示,2018年,中國領導人同太平洋島國領導人集體會晤,一致同意將雙方關係提升為相互尊重、共同發展的全面戰略夥伴關係,開啟了中國同太平洋島國關係的新篇章。近年來,雙方關係獲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給地區人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實惠,也為南南合作樹立了典範。從目前公布的消息看,王毅此次訪問所到的每一站,都受到熱烈歡迎,都有務實具體的合作舉措推進,必將推動中國和太平洋島國關係再上新台階。
當地時間2022年5月30日,在第二次中國—太平洋島國外長會結束後,王毅在同斐濟總理兼外長姆拜尼馬拉馬共同會見記者時,歸納了此次外長會的5點共識:一是深化全面戰略夥伴關係;二是捍衛國家主權獨立和民族尊嚴;三是追求共同發展繁榮;四是倡導真正的多邊主義;五是促進民心民意相通。此外,王毅還宣布,中方願持續打造應急物資儲備庫、應對氣候變化合作中心、減貧與發展合作中心、農業合作示範中心、防災減災合作中心、菌草技術示範中心六個合作新平台,為中國同島國合作注入新動力。
<nextpage>
“王毅此次訪問具有多重意義,不但涉及多個領域,而且包括雙邊和多邊層次,更具有強化多邊主義的全球效應。”華東師範大學亞洲和太平洋地區研究中心執行副主任陳曉晨對記者表示,一是此次訪問具有將中國—太平洋島國外長會定期化、機制化的意義,凸顯了中國對太平洋島國的重視和支持;二是此次訪問是為面臨多重危機的島國提供幫助,共商應對挑戰的解決之道,彰顯中國擔當;三是此次訪問將推動雙方在發展和安全合作之間進行更多統籌,推動中國與太平洋島國全面戰略夥伴關係的頂層設計。
相互尊重 促進互利共贏
中國在太平洋島國實施了近500個成套項目、技術援助、物資援助和優惠貸款項目,幫助建設道路、橋梁、碼頭、醫院、學校、體育館等重要基礎設施,為島國培養各類人才約1萬人次;中國已向8個建交島國派出醫療隊,惠及數十萬島國民眾;中國同10個建交島國均簽署了共建“一帶一路”合作諒解備忘錄;1992年至2021年,中國同建交島國貿易額年均增長13%,擴大了30多倍;疫情前,中國每年有近10萬遊客赴南太旅遊;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中國向島國提供了多批次疫苗以及各類抗疫物資;中國和島國之間已結成22對友好省市……自20世紀70年代建立外交關係以來,中國同島國關係蓬勃發展,交流合作不斷拓展。
“中國和太平洋島國同為發展中國家,在維護亞太地區和平穩定、促進國際公平正義、推動實現可持續韌性發展等方面擁有廣泛共同利益。”在第二次中國—太平洋島國外長會後,中方發布的《中國關於同太平洋島國相互尊重、共同發展的立場文件》開宗明義指出,中國與島國能取得豐碩合作成果的重要原因。
“近年來,中國同太平洋島國交流合作不斷拓展,給兩國人民帶來巨大福祉,因此受到島國人民的真誠歡迎。”陳曉晨說,“中國和島國的合作關係可以歸結為3組關鍵詞:一個是大和小。中國和島國的合作關係是大國和小國之間平等相待的一個範例,這得到島國的廣泛認可;二是新和老。中國不是‘新來者’,而是同島國相知相交多年的‘老朋友’;三是冷和熱。隨著中國和島國的合作逐步升溫,曾遠離世界政治經濟中心的島國,得到國際社會越來越多的關注。”
<nextpage>
“平等相待、相互尊重、合作共贏和開放包容,是中國在發展同太平洋島國關係上奉行的‘四個堅持’,是中國同島國保持友好往來的堅實基礎。”田京靈表示,“平等相待”是指雖然和中國建交的10個南太島國彼此發展階段不盡相同,和中國的文化歷史、政治制度和發展水平也存在差異,但彼此一律平等;“相互尊重”是指中國和島國尊重彼此的主權和領土完整,尊重彼此探索符合自身國情的發展道路,互不幹涉內政;“合作共贏”是指中國與島國在共建“一帶一路”中實現共同發展;“開放包容”是指中國同島國的合作不針對任何國家,也不受任何國家幹擾,而是本著開放態度同其他域內外國家積極開展更多三方合作。
樹立範例 踐行多邊主義
開展創造就業和減貧經驗交流,推動徹底消除貧困;開展共建“一帶一路”同太平洋島國“2020-2025太平洋貿易援助戰略”“地區電子商務戰略”“太平洋高質量基礎設施倡議”等地區合作倡議的對接;擴大太平洋島國農產品等優質特色產品對華市場准入;助力島國建設具有氣候韌性的藍色經濟;未來5年向太平洋島國派遣中國醫療隊200人次;繼續開展應對氣候變化南南合作物資援助項目……《中國關於同太平洋島國相互尊重、共同發展的立場文件》列舉了一系列中國與島國合作的美好願景和具體事項。
“中國和島國的互利合作是建立在平等互惠基礎之上,收穫的是互利共贏的成果,有利於中國和太平洋島國雙方利益,也有利於地區和平、穩定和發展。”面對西方國家的無端指責,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表示,同太平洋島國發展友好合作關係,是中國外交的一項長期戰略方針。中國發展同島國的關係秉持互利共贏、開放包容原則,不尋求任何排他性權利,不對任何第三方構成威脅,同樣也不應當受到第三方的幹擾。
“未來,中國和島國的合作還需要克服一些挑戰。”陳曉晨認為,對中國而言,一要打造好中國與島國之間已經建立的應急物資儲備庫、減貧、氣變、防災、農業、菌草中心六大合作機制,保持戰略定力,繼續加強與島國的全方位合作;二要用合作共贏理念,和島國統籌好發展合作與安全合作的關係,掌握推進節奏,為中國在亞太地區實現更好發展創造更好的安全環境;三要積極探索應對非傳統安全挑戰的方法,加強和島國在應對氣候變化、海洋治理等領域的合作。
<nextpage>
“中國與太平洋島國的關係可以為國家與國家間交往提供重要啟示。”田京靈表示,一是中國永遠同發展中國家站在一起,永遠真誠支持中小國家增強自主發展能力,中國和島國的成功合作就是絕佳例證;二是國家與國家之間必然存在體量大小、政治制度和歷史文化等差異,在很多問題上也存在分歧,但大家可以通過溝通交流解決問題、促進合作。
“從中國與島國的關係中,世界各國應該認識到:大國跟小國之間完全可以開展平等互利和相互尊重的合作模式,為國際關係注入更多的道義力量,而不是謀求把別國當作自己的勢力範圍;國家間應加強機制化合作,以有效的機制推動跨地區的雙邊和多邊合作,踐行真正的多邊主義。”陳曉晨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