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多領域專家研討中方如何突圍美方“大圍剿”
http://www.CRNTT.com   2022-05-31 00:22:28


 
  邵宇表示,供應鏈近岸化、內卷化,技術創新的武器化、政治化、集團化,貨幣體系的濫用和割裂化,包括俄烏衝突地緣風險的顯著化和暴力化,都已經成為現實。他認為,目前中美之間面臨三重競爭,也就是三重修昔底德陷阱,涉及到利益、體制和文明本身。面對疫情的反覆,包括即將到來的更激烈的競爭,只有用更開放的態度,更大的准入,才能真正贏得這場競賽和未來。

  在主題演講與討論第二環節,香港新範式基金會總裁邵善波、中共中央黨校國際戰略研究院樊吉社、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軍控與國際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滕建群、廈門大學經濟學院和建築與土木工程學院雙聘教授趙燕菁、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劉志勤分別發表了相關意見。

  邵善波提出了三條觀點:第一,俄烏衝突是美國計劃外的,這場衝突沒有影響其將中國視為最大競爭者,但造成了他們對華政策的調整;第二,雖然俄烏衝突不是我們想見到的,但這個情況對中國的能源和糧食安全都是一個重大的機會;第三,在反制方面,美國最大的弱點就是美元,現在我們面對中美關係唯一的抓手,就是怎樣更安全地擴大人民幣在國際上的應用。

  樊吉社表示,俄烏衝突實際上沒有改變美國對華戰略,但對美國對華策略會在較長時間內產生影響。美國不僅沒有劃分歐洲和亞太,而是試圖統一這兩個概念,用統籌的視角發展對外戰略。美國正試圖建構陣營化的世界,以此來和中國進行競爭。從現在去展望未來,中美關係進入了一個真正通過雙邊互動、摩擦、碰撞去探索未來發展方向的階段。

  滕建群表示,拜登上台後,在區域力量、軍事同盟、價值觀和國際秩序四個方面調整了亞太政策。但是,由於美國對外政策或者內政已經被華爾街壟斷資本所控制,過度重視眼前利益,以及舊有的中美力量平衡正在發生變化,上述手段的實施遭到阻礙。為應對國際局勢的波動,我們要加強爭取中間地帶的外交努力,以保證在國際上有更多的空間和夥伴。

  趙燕菁表示,美國不是一個利益無差異的整體。在維護美元主導的全球化之下,中美利益是一致的。布林肯的講話是G2的另一種提法,他代表的階級和中國在深層次上是利益相連的。美國代表勞動權益的利益集團並沒有消失,很可能以後會卷土重來,中國現在必須要做好準備。中國也要做好和俄羅斯等金磚國家建立平行全球化的準備,以替代美國退出的全球化。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