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多領域專家研討中方如何突圍美方“大圍剿”
http://www.CRNTT.com   2022-05-31 00:22:28


 
  報告認為,美國和中國之間的全面戰略競爭不僅是國家權利之爭,更是一場制度之爭、話語權之爭、全球治理之爭。中國應放棄同美國避免戰略競爭的幻想,以底線思維努力防範最壞軍事戰爭攤牌可能性的發生,並在適應中美關係緊張新常態的同時主動塑造中美關係,尋求中美合作的可能性,樹立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大局意識,在關鍵問題上形成合作共識,推動全球治理尤其是全球數據治理的有效開展。

  在主題演講與討論第一環節,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總經濟師陳文玲、中國銀行原副行長張燕玲、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主任吳心伯、清華大學戰略與安全研究中心主任達巍、東方證券總裁助理兼首席經濟學家邵宇分別發表了相關看法。

  陳文玲高度肯定了《報告》,她認為,美國和中國若能緩和敵對關係,對整體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性。世界上絕大部分國家是不願意選邊站隊的。美國政客從拜登、到布林肯、到戴琪和耶倫,其對華態度都言行不一、非常分裂,足以看出美國政壇已沒有合格的政治家。中國既要做好短期應對,更要做好美國長期遏制打壓中國的戰略準備,積極對外開展合作。

  張燕玲表示,近期的北約秘書長的發言和印太經濟框架的建立,已將美對中“大圍剿”做實。在這一趨勢面前,我們過往的很多優勢“頭銜”,如世界最大製造業國、最大貿易國等,或許將要或正在發生著改變。在“大圍剿”網絡正在組建、加強的過程中,中國需要利用好時間窗口,一方面處理好我們自己與國際社會的關係,另一方面做足美國單方面脫鈎、切斷供應鏈的預案。

  吳心伯認為,俄烏衝突以來,美國西方對俄羅斯的制裁,和美國已經開始的對華戰略競爭之間出現了一種共振現象。在美國對中國實施的諸多圍堵中,要特別注意俄烏衝突、台海問題和印太戰略幾個問題中美國的動向。他強調,中美博弈關係點還是在中國自身及國際體系的層面,我們需要主動去塑造對我們更加有利的國際體系。

  達巍高度評價了《報告》的翔實性、鮮明性和可行性,並表示,連接還是脫鈎,是當前中美競爭的核心。在一個科技研發和產業鏈逐漸脫鈎的世界裡,中國實現民族復興是困難的。面對挑戰,他提出三個問題:一是怎樣維持和發達國家的連接性;二是如何逆轉或延緩當前不利於全球治理的種種變化;三是如何單方面開放,借國內市場吸引各國與中國保持連接。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