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神舟十三號搭載的作物種子順利出艙
http://www.CRNTT.com   2022-05-09 16:59:37


 

  “我國的太空育種一開始就是以滿足市場需要為目標,從促進國家農業發展、維護糧食安全、滿足農民需求出發開展科研工作的。”國家航天育種工程首席科學家劉錄祥說,改善作物品種是提高糧食產量的重要出路,航天育種為我國農業發展提供豐富的種質資源。

  太空育種是新種質資源的有力補充。趙輝已在航天搭載領域耕耘了30餘年,見證了我國太空育種的起步和發展。“打好種業翻身仗,小種子也可以迸發大能量。”在趙輝看來,太空育種能在較短的時間裡,創造出目前其他育種方法難以獲得的罕見突變基因資源,快速培育出突破性的優良品種,進一步保障國家糧食安全。

  中國的牧草太空育種尚處於初始階段。通過太空育種,楊紅善的團隊已經先後培育出質優穩定、豐產性狀突出的“中天1號紫花苜蓿”、“中天2號紫花苜蓿”和“中天3號雜花苜蓿”三個通過國家審定的新品種。

  紫花苜蓿有高蛋白、高產、抗逆等特點,對我國畜牧產業發展有重要意義。“苜蓿生產是我國農業產業的短板,目前我國每年要從國外進口苜蓿幹草130萬噸到150萬噸。”苜蓿育種專家、中國農業大學生物學院教授王濤表示,與航天工程合作搭載苜蓿種子,對加快我國苜蓿育種進程大有益處。

  今年,我國將完成空間站在軌建造,隨後轉入為期10年以上的應用與發展階段。這意味著,未來會有更多種子“搭車進站”,在太空迎接“蛻變”。

  “伴隨我國航天事業的發展,太空育種事業也在不斷創新突破。通過太空育種創制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優質種質材料,選育出產業所需的優質、高產、抗逆性強的品種,對促進相關領域種業快速發展、保障國家種業安全具有現實意義。”李學林說。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柴雅欣 薛鵬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