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神舟十三號搭載的作物種子順利出艙
http://www.CRNTT.com   2022-05-09 16:59:37


 

  據了解,雲南從2012年左右開始航天育種相關工作,在神舟九號、神舟十號、天宮二號、神舟十一號、實踐十號等多次發射任務中,選送了中藥材、花卉、核桃、咖啡、普洱茶等百餘個品種的種子、枝條、菌種“搭車”上太空,共計5400多克。

  搭載神舟十三號返回的不僅有中藥材種子,還有水稻、食用菌、生菜等各類植物種子。它們來自不同地區、單位,有些側重於基礎研究,有些則側重於品種培育,可謂“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依托航天育種產業創新聯盟,我們搭載了紫花苜蓿、燕麥、中間偃麥草、紅三葉等牧草種子21份,共計158克。”中國農業科學院蘭州畜牧與獸藥研究所抗逆牧草育種與利用團隊首席專家楊紅善介紹,在選定紫花苜蓿和燕麥等牧草後,他們根據育種目標確定要搭載的品種或新品系,精選飽滿、無損傷的高品質種子,從而提高種子從太空返回地球之後可以正常發芽的幾率。

  航天器載荷資源寶貴,每一克都要發揮最大價值。因此,種子進入太空的門檻不低,只有那些遺傳穩定性高、綜合性狀好的才能脫穎而出,開啟“太空育種”之旅。

  太空育種既要“上天”也要“入地”,最大優勢在於變異率高、育種周期短,可在相對較短時間內創制出性狀優良的種質資源

  太空育種,也稱航天育種、航天誘變育種,是利用太空的特殊環境誘使植物種子發生基因變異,進而選育植物新品種、創造農業育種材料、豐富基因資源,是一種將輻射、宇航、育種和遺傳等學科綜合起來的高新技術。簡單來說,讓種子先“上天”再“入地”,經過篩選、雜交、鑒定等,最終形成新種質資源的過程就是太空育種。

  “太空具有微重力環境,還有帶電的高能粒子,我們搭載上去的種子和生物材料在受到弱輻射時會產生變異。利用太空搭載的這種變異,再回到地面上進行種植,選擇那些可遺傳且符合我們人類要求的變異,繼而把它育成新品種。”國家植物航天育種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陳志強解釋道。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