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現代農業裝上“數字引擎”
http://www.CRNTT.com   2022-04-29 17:26:35


 
  靠著現代農業信息一張圖,種糧人有了“指導手册”。彭良成說,小麥每個重要生長節點,平台都會及時推出田間指導方案,記錄農戶管理情況及各處小麥長勢、有無病情等。“有啥疑難雜症,隨時能通過平台打通專家熱線尋求幫助。”

  “一張圖”上,田塊顔色深淺不一:耕地後地塊黃色變深,播種後漸漸變綠。原來,電子地圖按比例模擬每塊耕地的位置、面積,不同顔色顯示著該地需要哪種農機作業,也可實時顯示農機動態。“到了‘三夏’,這就是實時更新的麥收地圖,結合每塊小麥的成熟時間、附近農機數量等信息,可動態調度農機,確保顆粒歸倉。”延津縣農機站站長陳國勝說。

  隨著平台功能不斷完善,去年彭良成為鄉親們推出了全程托管服務,老任莊村村民樊作萍第一個報了名。她算過一筆細賬:“土地流轉出去,一畝一年才800元;選擇托管,每畝能收1200斤,按一斤小麥1.2元來算,除去650元的托管費,還能收入790元。關鍵還能再種一季花生,划算!”

  數字化重塑著農業生產組織方式。延津縣委書記李澤宙說,縣裡湧現出越來越多的“田保姆”,“誰來種地、怎麼種地”有了新答案。以前從種到收一肩挑,現在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推出社會化服務,農民種地更輕鬆、更高效。“下一步要繼續完善並用好‘一張圖’,健全農業生產各種數據庫,讓鄉親們種地更有准頭。”

  管理數字化助力現代農業規模化發展、社會化服務。在全國,蘋果、大豆等8個大類15個品種的全產業鏈大數據建設試點穩步推進,信息加速整合共享開放,越來越多的大數據轉起來、用起來,促進農業生產組織更精准高效。目前,全國農業社會化服務覆蓋面積達到16.7億畝次、帶動7800多萬小農戶,農機精准作業、測土配方施肥等節本增效新技術加速落地。

  “一根線”帶來經營方式之變

  從提籃叫賣到網銷全國,直播成了新農活,山貨接通數字供應鏈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