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中評智庫:拜登政府對台政策特點
http://www.CRNTT.com   2022-07-17 00:12:13


 
  第二,加快對台政策“法制化”與“內政化”的步伐。拜登上台後,美國會的親台勢力繼續拋出一系列涉台提案。據台官方統計,美國第117屆國會開議短短一年,提出“友台”議案數高達51案,超過上屆國會的32案,顯示美國會挺台動能高漲。〔4〕迄今新一屆國會的親台勢力拋出的具有高度政治敏感性涉台提案總計十餘項,這些涉台提案主要分為兩大類,一類是納入“友台”條款的綜合性法案,諸如“2022財年國防授權法案”“2021美國創新暨競爭法案”“確保美國全球領導地位及參與法案”“2022年美國競爭法案”“2022財政綜合撥款法案”等;另一類是為台灣“量身定制”的台灣專案,依拋出提案的先後順序,包括“要求國務卿擬定策略協助台灣重獲世界衛生組織(WHO)觀察員地位法案”“防止台灣遭入侵法案”“台灣升級法案”“台灣關係強化法案”“台灣國際團結法案”“台灣‘外交’檢討法案”“台灣防衛法案”“台灣和平與穩定法案”“台灣夥伴關係法”“武裝台灣法案”“台灣威懾法案”等,重點聚焦美台政治、軍事、安全關係及支持台灣拓展“國際空間”等議題。

  第三,延續上一屆政府的“印太戰略”,將台灣納入其中。繼特朗普簽署“亞洲再保證倡議法案”,明確要求將台灣納入“印太戰略”,並在提前解密的“美國印太戰略框架”中將台灣納入“印太戰略”第一島鏈之後,拜登延續特朗普政府圍堵中國的“印太戰略”,將中國視為所謂“21世紀全球最大地緣政治考驗”。〔5〕其推進具體路徑:一是升級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對話”(Quad)機制。將Quad由部長級會議升級為首腦峰會,並由線上峰會轉為線下峰會,且趨於常態化。沙利文將Quad機制形容為“美國印太政策的基礎”,旨在以Quad為依托,企圖構建所謂印太版的新“北約”。〔6〕二是積極發展同日本、韓國、澳大利亞、印度的關係,以爭取其對美國“印太戰略”的支持。三是傾力於東南亞,試圖在中國周邊構建反華包圍圈。2022年2月11日,白宮公布拜登任內首份區域戰略報告——“印太戰略報告”,該報告把台灣列為共同維持印太區域和平重要區域夥伴,宣稱印太地區的挑戰主要來自中國;美國將與區域內外夥伴“維護台海和平穩定”,“支持台灣自衛”;在實現“加強威嚇目標”上,美國將通過發展新能力、作戰概念、軍事活動和國防工業倡議等手段,針對“包括台灣海峽在內的軍事侵略”進行威嚇。

  第四,拉高美台高層互動頻次與層別。拜登上任後美台高層互動突破頻仍:台“駐美代表”蕭美琴在1979年台美“斷交”後首次受邀參加拜登的就職典禮〔7〕,並頻繁出入美國務院;副國務卿費爾南德斯和助理國務卿康達分別會見蕭美琴的照片和推文被國務院官方推特賬號發布;美議員代表團乘坐美國海軍C-40A專機赴台面見蔡英文,並首度進入台“國防部”;副總統哈里斯和台灣地區副領導人賴清德在參加洪都拉斯總統卡斯特羅就職典禮時寒暄致意。〔8〕值得注意的是,美台業已將接觸層別升級至“大使級”,變相開展官方往來,且或趨於常態化。2021年,美國駐WTO臨時代辦比斯比與台“駐WTO代表”羅昌發會面;駐日本代理大使楊舟邀請台“駐日代表”謝長廷前往大使官邸餐敘,並在推特與臉書上公布消息與合照,創美台“斷交”以來美國官方首度邀請台灣“駐日代表”到官邸進行交流首例〔9〕:帕勞總統抵台訪問時美駐帕勞大使倪約翰隨行,成為美台“斷交”以來美駐外大使首次公開訪台〔10〕;駐法國大使館臨時代辦阿傑勒邀請台“駐法代表”吳志中赴其官邸餐敘,台灣媒體稱這是台美“斷交”以來美國駐法國大使館邀請台方代表進入官邸的首例〔11〕;新任駐日本代理大使谷立言拜會台“駐日代表”謝長廷,其後谷立言在推特上發出兩人合照,謝長廷則將兩人的合照上傳至臉書。〔12〕上述行為可能導致其他國家效仿此種模式與台灣進行官方接觸或合作,危害不容低估。〔13〕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