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新股屢現破發引起監管關注
http://www.CRNTT.com   2022-04-25 16:42:33


  中評社北京4月25日電/據中國證券報報道,近期,A股市場頻現新股破發。本周(4月18日至22日),共有15只新股上市,其中6只首日破發,首日破發率高達40%。

  業內人士認為,近期新股破發的主要原因,在於二級市場整體下行以及部分報價機構不適應詢價新規,未及時調整報價策略等。中國證券報·中證金牛座記者獲悉,新股破發現象也引起了監管機構關注,下一步,上交所考慮將大比例破發等指標納入主承銷商執業質量評價。

  部分買方機構報價不合理

  截至目前,今年A股新上市股票有114只,首日破發的有32只,首日破發率為28.07%。

  對此,市場機構普遍認為,近期新股破發主要原因在於二級市場整體下行,同時部分報價機構對二級市場變化缺乏預期和調整,未及時調整報價策略等。

  證監會副主席方星海4月21日在博鰲亞洲論壇2022年年會期間表示:“最近市場討論IPO跌破發行價,我覺得這不是IPO太多了,而是定價要更合適一些,讓市場認可,定價能力要進一步提升。”

  北京某基金公司負責人認為,破發是成熟市場買賣雙方自發調節的體現。美股、港股的新股破發率為30%左右,近期港股市場破發率一度高達80%,部分新股取消或暫緩發行。對於近期高破發的原因,上述基金公司負責人認為,詢價新規後買賣雙方的話語權較之前更加“對等”,但機構完全適應這種變化需要磨合周期,尤其很多機構對於可能面臨的行情變動缺乏合理的預期和調整,還是在“穿新鞋走老路”,報價不合理。

  深圳一家基金公司負責人也同意上述觀點:部分買方機構未轉變策略,詢價時主要參照前期較高的打新收益率報價。近期二級市場整體下行,電子、生物醫藥估值回調,直接影響了該批新股上市後的股價走勢,導致破發。該負責人同時指出,部分發行人自身預期太高,缺乏理性認知。當前PreIPO市場泡沫較大,私募股權市場和二級市場倒掛嚴重,估值終會在二級市場回歸。

  棄購逾億元案例增多

  新股頻頻破發,部分投資者已打起“退堂鼓”,近期網上棄購逾億元案例亦增多。不過“一棄了之”非上策,部分被投資者棄購的股票反而在二級市場表現出色。

  例如,本周的新股市場有兩只明星股,一只是今年以來發行價最高的納芯微,另一只是今年以來發行規模最大的中國海油。兩只新股在發行階段均遭遇網上投資者大規模棄購,但上市後卻表現不俗。按最新收盤價計算,中一簽中國海油可賺4370元、中一簽納芯微可賺1.48萬元。而此前,中國海油曾遭遇棄購約2.43億元,納芯微棄購金額達7.78億元。

  再來看科創板整體,數據顯示,今年以來,科創板新股首日漲幅中位數為28%,跌幅中位數為-18%,打新總體還是正收益。此外,有數據表明,即使首日破發變多,但絕大部分破發新股的跌幅有限,且大部分新股首日破發後股價有所回升,少部分已回歸發行價之上。

  “一定程度的新股破發表明市場調節是有效的,且具有積極作用。一是有助於買方清除‘博入圍’策略的打新投機產品,留下審慎報價的機構。二是有利於賣方審慎定價,包銷壓力增大,市場約束效果顯現。”一家大型基金公司人士表示。

  業內人士認為,當下無論是新股定價還是申購,都不再是“無腦”投資。部分買賣機構還保留著之前的慣性思維,尚未適應新規,不重視投研工作,對二級市場波動、行業和公司基本面的調整缺乏甄別和預判能力;對於部分投資者而言,“新股不敗”已深入人心,尚未樹立價值投資的觀念和投資習慣,缺乏對新股定價的判斷能力。投資者應該加強對新股申購相關規則的學習,打新之前要對上市企業有充分的了解,不能先“閉眼打新”而後“隨意棄購”。

  破發現象獲監管關注

  中國證券報·中證金牛座記者從多方了解到,新股破發現象也引起了監管機構關注。近日,上交所組織多家券商召開座談會,對當前市場破發現象進行了研討。與會券商指出,破發率升高是市場對各方認知的“再教育”和“必修課”,應保持監管定力,現有詢價定價機制無需大幅調整,“規則一時的改變會影響市場的定價策略,避險情緒驅動下,機構的趨同性會導致出現另一種結果,比如‘抱團’。”

  對於如何加強新股承銷工作,降低破發、棄購風險,多家券商負責人均承諾,首先將進一步規範投價報告撰寫要求,審慎進行估值假設,估值結論要客觀體現公司合理價值。其次,在定價時以頭部保險公司、公募基金等長期投資者的報價作為主要參考,合理審慎確定發行價格。同時做好發行人及股東預期管理,及時傳導近期市場情況,做好發行人教育,引導發行人合理募資、謹慎選擇發行時間窗口。最後,強化路演溝通,傳遞企業合理投資價值,充分做好市場風險揭示工作,要求網下投資者遵循合規報價要求,提醒網上投資者棄購合規風險。

  上交所在會上強調,各主承銷商應當按照協會規範要求審慎撰寫投資價值報告,充分開展投資者路演溝通工作,提示市場風險認知,管理好發行人估值定價預期,合理規劃募投項目,在充分考慮市場、行業及承銷風險後,審慎確定發行價格。下一步,上交所考慮將大比例破發等指標納入主承銷商執業質量評價。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