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A股首季新增85家公司,優股優價空間打開
http://www.CRNTT.com   2022-04-02 18:05:09


  中評社北京4月2日電/據證券日報報道,據Wind資訊數據統計,今年一季度,A股新增上市公司85家(不含吸收合併上市的龍源電力),同比下降22.73%,上市募資合計1798.89億元,同比增長129.6%,其中,中國移動以519.81億元的募資額位居榜首。

  另外,3月份以來,擬上市公司撤回上市申請數量大幅增長。接受採訪的專家認為,主要是監管嚴把“入口關”和市場相對低迷雙重因素所致。具體來看,部分企業所屬行業與擬上市板塊定位不符,企業“帶病闖關”,部分企業業績已不符合發行上市條件等原因突出。

  註冊制下新增70家

  占比超八成

  從板塊來看,一季度新增上市公司中,所屬主板、創業板、科創板和北交所的公司分別為15家、36家、27家和7家,上市募資金額分別為638.33億元、563.49億元、585.15億元和11.92億元。註冊制下新增70家,占比超八成。

  從行業來看,由於中國移動募資金額較高,通信行業以526.91億元募資金額位居榜首,其次是電子、醫藥生物和基礎化工行業,募資金額分別為257.38億元、237.5億元和173.46億元。

  “年內新增上市公司數量下降和募資額上升,說明我國新上市公司規模更大。另外,與詢價新規實施後,IPO定價市場化程度大幅提高,抱團壓價現象有所改善有關。”南開大學金融發展研究院院長田利輝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從發行市盈率來看,據Wind資訊數據統計,今年一季度,科創板新上市公司的平均市盈率為124.68倍(東微半導和國芯科技市盈率均超過400倍),創業板平均市盈率為55.35倍,去年同期,科創板和創業板平均市盈率為46.61倍和28.73倍。

  華泰聯合證券執行委員會委員張雷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今年以來,一級市場發行市盈率明顯提升,IPO定價市場化程度大幅提高,優股優價空間打開,一級市場和二級市場價差明顯收窄。對發行人而言,IPO募資淨額增加,融資成本下降,此外,資本市場資源配置作用體現得更加明顯。

  監管嚴把入口關

  60家擬上市企業撤回上市申請

  記者統計發現,3月份以來,擬上市公司撤回上市申請數量大幅增長。據證監會網站和滬深北交易所網站數據統計,截至3月31日,年內已有60家擬上市公司主動撤單,主板、創業板、科創板和北交所分別有8家、30家、12家和10家。其中28家為3月份以來撤單,占比46.67%。

  “主要是監管嚴把‘入口關’和市場相對低迷雙重因素所致。”談及3月份以來的高撤單量,田利輝認為,監管部門嚴把“入口關”,提高上市公司質量,注重良好資本市場生態的營造,嚴懲上市材料造假,部分企業和中介主動打消“帶病闖關”的念頭。同時,由於疫情反覆和地緣因素帶來的原材料價格、出口物流等一系列問題,有些企業業績出現明顯回落,無法達到上市標準。

  張雷表示,從大背景來看,監管機構認真落實相關要求,從源頭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從時間節點來看,去年三季度申報的IPO項目財務資料即將過期,按照新的財務數據,部分企業可能不符合發行條件,客觀上導致撤單量有所增加。

  據記者梳理,大多數企業撤單發生在監管多輪問詢之後,尤其是以期在北交所上市的公司,撤單企業大多經歷了三輪問詢。問詢問題集中在研發費用、銷售費用、信息披露、營業收入和定位等。

  另外,上述60家撤單企業中,有6家企業在註冊階段撤回申請。其中,力同科技在終止註冊的同時,還收到了證監會的罰單。證監會表示,力同科技在申請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上市過程中,存在未合併披露主要客戶關聯方,涉訴專利涉及產品金額前後披露不一致且差異大的事項,對公司採取出具警示函監管措施決定。

  田利輝表示,企業主動撤單主要有發行上市材料準備不完善、穿透式問詢答覆存瑕疵、距離上市標準有差距、發行定價不適當四種原因。

  “從企業層面來看,3月份撤單量有上升趨勢,主要原因還是受限於是否符合相關板塊的定位。”張雷表示,如果企業行業地位、行業屬性有所欠缺,或融資必要性有所欠缺的話,問詢的時候可能就會比較被動。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