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探尋稷下學宮的“文化密碼”
http://www.CRNTT.com   2022-04-12 09:35:54


稷下學宮與齊故城小城的位置關係圖(圖片來源: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中評社北京4月12日電/據中國文化報報道,近日,經過近5年考古發掘,“尋找稷下學宮”考古項目取得重大突破——山東省淄博市臨淄區齊都鎮小徐村西的齊故城小城西門外建築基址群,被專家認定為稷下學宮遺址。

  穿越2000多年時空,稷下學宮“大門開啟”。除遺址範圍外,其樣貌特點、歷史職能、文脈流變等話題,也引起了人們的興趣。

  “百家爭鳴”的中心園地

  2017年,當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的考古團隊首次來到小徐村西附近時,那裡尚是一片平整的麥地。雖已掌握了大量對稷下學宮位置描述的線索,但從眼前的莊稼地裡找出幾千年前的遺跡,也並非易事。即便是今天,當大面積的建築基址群進入視野,普通人也很難把它與稷下學宮聯繫起來。

  據介紹,在該遺址中部,穿越而過的一條鄉村公路歷來被稱為“黌大道”,由此路進入村莊的大門名為“黌門”。“黌”者,學府。在考古工作人員看來,歷史仿佛留下了“蛛絲馬跡”。

  那麼,是誰修建了這所學府?它又在歷史上發揮了怎樣的作用?東漢徐幹在《中論》中記述:“昔齊桓公立稷下之官,設大夫之號,招致賢人而尊寵之。自孟軻之徒,皆游於齊。”此處的齊桓公是田氏代齊之後的田午,於公元前374年至公元前357年在位。主流觀點認為,稷下學宮即始建于田午時期,其後的齊威王、齊宣王也為其發展作出了很大貢獻。

  西漢劉向的《別錄》記載:“齊有稷門,齊城門也。談說之士期會於其下。”由此可見,稷下學宮有期會辯論的傳統,各家各派不僅爭鳴學說、來去自由,還被齊王賦予“不治而議論”的權力,即便不擔任任何官職,依然有權力就國家事務建言獻策。比如,《史記·田敬仲完世家》記載“(齊)宣王喜文學游說之士”,當時被封為“上大夫”的稷下人士就有76人之多。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