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完善農村要素市場化配置
http://www.CRNTT.com   2022-04-01 09:16:43


 
  一方面,農村要素市場體系尚不完備。健全的市場體系是要素高效配置的基礎。一般而言,市場的有效性往往與其完善程度成正比,而市場作用的有效性又直接影響甚至決定資源配置效率和供需匹配效率。一個比較完備的農村要素市場體系應該包括土地市場、勞動力市場、資本市場、技術市場和數據市場等。現實地看,中國農村各類要素市場發育普遍滯後,特別是勞動力、金融、土地等市場發育不充分,導致要素價格難以真實靈活地反映市場供求關係、資源稀缺程度。另一方面,要素市場基礎制度建設滯後。市場秩序和規範的確立有利於降低市場運行成本。要素市場制度建設涉及市場化交易平台、要素交易規則、要素交易監管等。在中國農村各類要素市場建設中,產權保護、市場准入等基礎制度還存在明顯短板,農村土地、技術、數據市場交易管理制度還不健全或者缺位,各類市場主體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平參與市場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的局面尚未完全形成。此外,農村產權關係和產權保護制度尚不健全,這也是制約市場作用更好發揮的重要因素,對要素自主有序流動和優化配置帶來不利影響。

  要認識到,農村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具有基礎性影響,牽涉的問題十分廣泛和複雜。特別是當前,中國城鄉形態深刻調整,農村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必然牽動城鄉兩個地理空間。從實踐效果看,僅僅局限於農村而不能關照城市的制度改革,或僅限於農村單一領域而忽視其他領域的制度改革,都很難達到改革的預期效果。如果財稅制度、農村社會保障制度等關聯性改革不能系統性推進,擴大農村要素市場化配置範圍的速度和廣度就會受到影響。因此,農村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必須堅持協同推進。

  分類推進農村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

  文章指出,無論是強化鄉村全面振興的基礎,還是縮小城鄉收入差距、促進農民農村共同富裕,深度推進農村市場化建設、完善要素市場化配置都十分重要且迫切。然而,中國的基本國情農情是“大國小農”,不同要素的屬性和市場化程度存在差異,推進農村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需分類施策。

  對農村勞動力要素而言,需要進一步深化戶籍制度改革,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實現農民工就業和待遇公平,同時,加快建立健全城市人才入鄉激勵機制,引導更多高素質勞動力向農村流動,改善農村人力資本水平。對農村資本要素而言,增強農村金融服務的可得性、便利性和有效性是重點方向,應著力提升金融服務覆蓋的廣度和深度,特別是充分利用現代技術手段,通過發展農村數字普惠金融來解決農民融資難問題。對土地要素而言,關鍵在於建設城鄉統一的市場,探索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途徑,健全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機制,積極探索宅基地所有權、資格權、使用權分置的實現形式等。對技術要素、數據要素等的市場建設而言,可以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先行試點探索,總結經驗模式後再逐步推廣。

  還要看到,基礎性制度對農村要素市場體系建設至關重要,需要提高制度創新的整體性、協同性。一方面,更加注重農村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的系統性,從而形成改革的交互作用和叠加效果,提高不同要素資源的組合配置效率。另一方面,更加注重農村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與其他關聯性改革的同步性,加強財稅制度、農村社會保障制度等方面的改革,為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創造條件。總之,只有在系統性、協同性上下功夫,充分整合各方面資源和力量,既發揮有為政府作用,又發揮有效市場作用,完善城鄉要素市場化配置,加快提高要素配置效率,才能有效縮小城鄉收入差距,促進農民農村共同富裕。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