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去年以來38家公司定增到期失效
http://www.CRNTT.com   2022-03-17 17:40:19


  中評社北京3月17日電/據證券日報報道,今年3月份,陸續有上市公司發布公告稱,此前籌劃的定增事項到期失效,抱憾而終。

  同花順數據顯示,自2019年至今,定增方案實施進展欄顯示,共有72家上市公司定增方案到期失效。2019年為30家,2020年為4家,2021年至今則為38家。

  對於這種變化,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的多位業內人士表示,數據變化的背後有政策導向的因素,也是市場變化導致的結果。綜合來看,在當前的環境下,“上市公司僅靠‘講故事圈錢’越來越行不通。不能推進業務可持續發展的資本運作,很難得到監管機構和投資者的認可,市場的‘水源’流向已經發生了變化。”

  多數公司將原因指向環境生變

  翻閱公告,“資本市場發生變化”往往被那些定增事項到期失效的公司提及。

  北京海潤天睿律師事務所高級合夥人、深圳分所主任唐申秋律師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2020年再融資新規客觀上激活了再融資市場,有助於上市公司利用資本市場支持實體經濟發展,所以2020年定增失效項目最少;2021年,受疫情反覆、全球經濟增長前景不明等因素影響,市場上資金有限,定增失效較多。

  “今年以來,隨著預期下行和市場信心走弱,上市公司股價下跌較多,使得再融資意願降低,一些板塊有整體下行現象,此時如果再要執行原定的定增計劃就勢必付出更大的代價,放棄或者暫停原定的定增計劃也就在情理之中。另外,不排除某些上市公司存在一些內部原因導致定增到期失效。” 唐申秋表示。

  另有不願具名的投資機構人士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2021年至今,市場行情變化較大,很多公司股價腰斬,企業不願意低價發行;與此同時市場兩極分化加劇,一些行業和企業根本無人問津。上述因素造成定增到期失效出現明顯增長。

  資本和實業要兩條腿並重

  上市公司的經營和再融資是相輔相成、雙向影響的關係。資本和實業要兩條腿並重,光講故事會越來越講不通,資本市場水源流向變化將助力市場良幣驅逐劣幣。接受《證券日報》採訪的業內人士表示,當前,融資環境發生變化,上市公司想順利“補血”並不容易。

  “疫情反覆的影響、宏觀環境的不確定性等外在因素與定增計劃是否順利進行息息相關,但也不可忽視上市公司本身質地、定增項目募集資金投資方向的明朗性和投資資產性價比等內在因素。”唐申秋建議,上市公司要在合規前提下,提高定增募資投資標的性價比、均衡各方利益與合理定價之間的平衡,以達到增加流動性、注入優質資產、引入戰略投資者、外延式擴張或縱向整合產業鏈等目的,這些有助於提升上市公司定增的確定性。另外,“企業需量體裁衣,制定貼合自身情況的再融資方案,勿貪大貪多。”

  “定增方案能否成功關鍵在於募投項目是否靠譜,募投項目首先要打動發審委,同時更要打動投資人,否則即便拿到批文,也可能找不到投資人。上市公司應該借募投項目來推動自身主營業務的轉型升級和持續增長,這樣才能成功。”透鏡公司創始人況玉清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對上市公司而言,定增募投的項目是否符合未來國家戰略方向,是否存在監管政策變化導致項目無法推進?以及公司自身合規治理是否過硬等,這些才是成功的關鍵。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