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支持引導資本規範健康發展
http://www.CRNTT.com   2022-03-08 15:01:52


  中評社北京3月8日電/據經濟日報報道,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產生、存在著各種形態的資本。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正確認識和把握資本的特性和行為規律。這具有高度的指導意義和迫切的現實意義。

  需要肯定的是,作為生產要素的資本有著積極功能。在現代經濟發展過程中,資本有助於促使各類生產要素有機結合,進而提升生產力;由於天然逐利,在一定程度上,資本有助於推動科學技術創新,以及創新的產業化應用。

  但要注意的是,資本天然的逐利本性也帶來了一些消極作用,對此我們需高度警惕,趨利避害,積極加以引導和規範。

  近年來,由於認識不足、監管缺位,一些領域出現了資本無序擴張現象,甚至損害群眾利益,影響經濟社會發展。其中,產業資本過度進入金融業即為典型。個別中小金融機構的公司治理薄弱,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和高級管理層形同虛設,大股東借機通過股權、關聯交易,將中小金融機構異化為自己的提款機,甚至將其掏空,嚴重威脅存款人利益以及區域經濟穩定。

  因此,要發揮資本的積極作用,有效控制其消極作用,必須規範資本行為,為資本設置“紅綠燈”,既要防止資本無序擴張,又要支持引導資本規範健康發展。

  首先,要加快完善相關法律法規,依法加強對資本的有效監管。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法治經濟,遏制資本無序擴張不是不要資本,而是要在法律法規的“紅綠燈”下,引導資本有序發展。

  其次,要嚴格執行已有的法律法規,監管要落實“鐵的紀律”,不可在執行過程中出現“寬鬆軟”。以金融領域為例,金融監管部門應常態化開展股權和關聯交易專項整治,穩妥有序清退高風險機構的違規股東股權,重點打擊惡意掏空金融機構的違法股東,並定期開展“回頭看”;同時,堅持規範與發展並重,強調金融創新必須在審慎監管的前提下進行,同類業務、同類主體一視同仁,依法將互聯網平台金融業務全面納入監管。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