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麼,為什麼美國政府不出兵干涉俄烏衝突?郝雨凡從四個方面闡述了原因。首先,雖然美國沒有軍事介入俄烏之爭,但實際上是從經濟、金融、輿論等方面(非傳統路徑安全)對俄羅斯進行了一個全方位的制裁和打擊。其次,對美國而言,普京的舉動使得歐洲被迫迸一步依賴美國,不僅美國的軍火業和金融界可以乘機大賺一把,而且“外部敵人”也多少暫時緩解了國內紛爭。第三,美國精英層的主流普遍認為,俄羅斯的威脅是普京帶來的,是暫時的;而中國的問題才是深遠的、長期的、是美國無法影響並改變的。第四,在美方看來,烏克蘭不是北約成員國。俄羅斯仍是歐洲地區最強的軍事力量,美國和北約沒有必要冒這個險。美國的戰略重點還是放在亞太地區,即中國。
郝雨凡指出,美國雖然沒有出兵,但卻高度關注中國的舉動。過去幾年,由於美國對華的強大壓力,中俄選擇抱團取暖,兩國關係走的很近;中國作為俄羅斯強有力的鄰居,美國在重點關注中方在危機中的一舉一動。二月初,烏克蘭戰爭爆發前,中俄就發表了“聯合聲明”,在國家安全問題上明確表態:“中俄反對外部勢力破壞兩國共同周邊地區安全和穩定,反對外部勢力以任何借口干涉主權國家內政,反對‘顔色革命’,將加強在上述領域的協作”。可以說,俄羅斯與中國正處於“蜜月期”,且是這日益惡化的國際環境中為數不多的互信力量。因此,中俄的合作更是加強了美國的憂慮。
郝雨凡從美國政府角度分析了其在烏克蘭危機中的戰略重點。目前,美國擔憂如果中俄聯手勢必會進一步削弱西方制裁的效果,這明顯是美國所不願意看到的。美歐一直希望能離間中國與俄羅斯關係,此次危機似乎給西方提供了一個機會,美國官員公開表示,要讓中國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時感到痛苦;中俄夥伴關係“會讓中國付出代價”。中國要選擇與俄羅斯為伍,還是選擇與美國和歐里繼續保持經貿關係?在與中國的全面戰略競爭中,美國似乎正在等待,甚至試圖誘導中國出現戰略失誤。對美國來說,普京帶來的麻煩是“皮膚之虞”,而中國才是“心腹之患”。雖然俄烏戰爭會多少分散一些美國的戰略資源,但美國對中國的戰略圍堵仍是其優先目標,不會放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