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聚焦三個重點 夯實鄉村振興發展基礎
http://www.CRNTT.com   2022-03-13 10:57:33


  中評社北京3月13日電/據經濟參考報報道,“加強糧食等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全面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扎實穩妥推進農村改革發展”——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明確了推進鄉村振興的三個重點。

  兩會期間,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糧食安全等話題成為代表委員們關注的熱點。圍繞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三項重點工作,代表委員和業界人士紛紛建言獻策。

  把14億多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民以食為天,解決好吃飯問題始終是我們黨治國理政的頭等大事。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強糧食等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穩定糧食播種面積”“堅決守住18億畝耕地紅線”“新建1億畝高標準農田”“加大黑土地保護和鹽碱地綜合利用力度”……一系列有力舉措和明確要求彰顯端穩飯碗的決心。

  中國人民大學農村發展研究所所長鄭風田表示,牢牢守住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底線,不僅是2022年“三農”工作的重點任務,也是“十四五”工作的重要內容。

  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代表委員們表示,要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基本農田“非糧化”,不斷改善農業生產條件,為穩定保障糧食產能進一步夯實基礎。

  全國人大代表王艶鳳表示,要加強黑土地保護利用,推進現代種業創新發展。

  “加大對高標準農田建設的支持力度,在持續增加高標準農田建設補貼資金的同時,好政策要更多向糧食主產省、糧食調出大省傾斜。”全國人大代表時清霜說。

  解決吃飯問題,根本出路在科技。業界人士認為,要實現種業科技自立自強,並通過農業科技創新釋放更多生產力,牢牢把握糧食安全主動權。

  全國人大代表葛會波表示,要加大對作物種質資源的收集、保存、鑒定、評價投入力度,加快建立全國種質資源數據平台。同時,科學布局、總體規劃,建立健全種類齊全、分布合理的育種基地體系,加大對地方育種科研單位的支持力度。

  全國人大代表魏立華建議,加強對家庭牧場建設的政策資金扶持,將奶牛育種產業列為戰略性新興產業予以扶持,盡快實現奶牛育種關鍵技術自主突破、核心種源自主培育。

  有了土地和種子,還需要人來耕種,如何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也成為政府工作報告提及的一個重點。

  對此,時清霜表示,要加大對糧食生產的支持力度,提高種糧補貼標準和精准度,增加種糧收益,調動農民和新型經營主體種糧積極性。

  “目前我們糧食供給的總量充裕。今年人均糧食占有量達到483公斤,比去年的474公斤增加了9公斤。在總量的保障下,我們有能力保證14億多中國人每天到點開飯,而且飯碗能夠越端越穩,也吃得越來越好。”農業農村部部長唐仁健說。

  增強脫貧地區內生發展動力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完善落實防止返貧監測幫扶機制,確保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去年底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和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都將鞏固脫貧攻堅成果作為重點工作進行部署。

  唐仁健介紹,2021年,全國脫貧人口收入增長達到16.9%,比面上其他農民人均收入的增長快了6.4個百分點。農民的收入、生活有了較大改善。

  “但以前解決的主要是‘兩不愁三保障’問題,水平還比較低,尤其脫貧地區的基礎設施、自我發展能力動力等還是不足。所以,下一步對於如何進一步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不能放鬆。”唐仁健表示,要堅決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的底線,在此基礎上改善脫貧地區的發展條件,增強其內生發展動力。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