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財政加力促鄉村振興
http://www.CRNTT.com   2022-03-04 19:27:06


  中評社北京3月4日電/據經濟日報報道,今年是實施“十四五”規劃承上啟下之年,也是鄉村振興全面展開的關鍵之年。脫貧攻堅取得勝利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是“三農”工作重心的歷史性轉移。在新的歷史關口,應繼續發揮財政積極作用,進一步加力提效,更有效助力鄉村振興戰略落地見效。

  長期以來,我國始終將“三農”作為財政支出的優先保障領域。在新發展階段,要繼續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大力保障鄉村振興的合理投入。同時,要看到,今後一段時間財政運行處於緊平衡狀態,亟需進一步提升財政的政策效能、確保支出提質增效,在保持投入規模基礎上優化支出結構和效率。

  加大重點領域的財政支持力度,將資金花在刀刃上。在當前面臨較大經濟下行壓力形勢下,可重點圍繞普惠性、兜底性、基礎性民生建設和基礎工作加大投入,牢牢守住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兩條底線,助力農民共同富裕。一是財政資金分配重點向鞏固脫貧攻堅成果任務重、鄉村振興底子薄的地區傾斜,在過渡期內保持財政支持政策的總體穩定。二是完善農業補貼制度,落實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的有效供給。三是立足當地特色資源,加大產業幫扶力度,引導龍頭企業和要素集聚,做優鄉村特色產業,推進農業綠色高質量發展。四是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繼續加強鄉村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發展,推動鄉村宜居宜業水平持續提升。

  強化“三農”投入保障機制,優化資金配置和使用效率。堅持把農業農村作為財政支出優先保障領域,確保投入總量持續增加,同時,通過挖掘存量、優化增量,做好“盤活”和“撬動”文章。應進一步拓寬財政資金籌集渠道,按政策調整土地出讓收入使用範圍、建設用地增減掛鈎指標所得收益等,提高用於農業農村的投入比例。應在保持合理舉債規模基礎上,鼓勵政府債券更多用於鄉村振興項目。應深入推動涉農資金統籌整合,加強項目間、部門間的資金整合力度,實現“集中財力辦大事”。落實結餘結轉資金清理和統籌使用政策,將存量資金更多用於鄉村振興重點領域。應通過以獎代補、先建後補、保費補貼、財政貼息等方式,強化財政資金引導作用,提升資金整體效益。

  繼續加強政策引導、機制創新,鼓勵多元主體協同投入。未來鄉村振興投入規模巨大,亟需發揮財政資金撬動作用、創新投融資機制,加快形成財政優先保障、金融重點傾斜、社會積極參與的多元投入格局。首先,繼續完善財政獎補和風險補償機制,激發金融服務“三農”的積極性。尤其應大力支持農村普惠金融發展,完善貸款貼息、擔保、保險等機制,支持農民發展生產和就業創業。其次,加快投融資模式創新應用,充分發揮社會資本投資“三農”的市場化、專業化優勢。進一步挖掘投資潛力,採取特許經營、公建民營、民辦公助等方式投入鄉村振興領域。此外,政府也可進一步創新財政支出方式,採取資本金注入、投資補助、貸款貼息、投資基金等方式引導社會資金投入。

  鄉村振興戰略是一篇大文章,要進一步強化政府間協調和統籌謀劃,切實提升工作合力和資金效率。應健全上下聯動、橫向互動的工作協同推進機制,持續強化各項資金和政策的統籌和銜接。尤其是應以產業發展為主要內容,加強鄉村振興的規劃引領,做好項目謀劃和高質量儲備工作,從源頭上提高資金效益。特別是加強教育、醫療、養老等重點民生資金監管和規範高效使用,切實提升農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