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當前經濟形勢良好開局是如何實現的
http://www.CRNTT.com   2022-03-04 15:57:43


  中評社北京3月4日電/據經濟日報報道,2021年,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如期實現,“十四五”實現良好開局。面對複雜國際環境、新冠肺炎疫情和極端天氣等多重挑戰,各地區各部門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加大宏觀政策跨周期調節力度,國民經濟持續恢復,發展水平再上新台階。

  參加全國兩會的代表委員們紛紛表示,2021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2022年經濟工作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我們要以“穩”更好地求“進”,以“進”更好地固“穩”,堅定不移做好自己的事情,扎實推動高質量發展。

  聚焦“穩”字定方略

  穩字當頭、穩中求進,就要聚焦“穩”定政策,牢牢把握發展的大局和大勢。

  全國人大代表、太原理工大學校長黃慶學表示,中央把“穩增長”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穩中求進作為今年經濟工作的主基調,意義十分重大。面對供給衝擊、需求疲軟、預期轉弱三重壓力,我們必須把穩增長作為經濟工作的重中之重。

  全國政協委員、天津大學管理與經濟學部博士生導師張水波表示,一是面對困難挑戰,要保持定力和耐心,既要正視困難,也要堅定信心,實現心理上的穩;二是宏觀政策做到穩健有效,要保持政策連續性,積極調整結構,推動區域、城鄉平衡協調發展,實現大局上的穩;三是要持續激發市場主體活力,針對問題一個一個解決,實現步調上的穩。

  除了心理、政策、步調幾個方面的穩之外,在宏觀經濟大局上也要保持穩定。

  最新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2021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21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GDP)比上年增長8.1%,兩年平均增長5.1%,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名列前茅。

  “要保持宏觀經濟基本面穩健。”全國人大代表、福建師範大學福建自貿區綜合研究院院長黃茂興說,保持就業穩定,整個經濟才有穩定基礎;保持物價穩定,以穩物價來保障基本民生;穩住產業鏈供應鏈,經濟發展離不開產業,只有強鏈固鏈補鏈,經濟社會才能穩。

  “穩”字,還要落到具體政策上。全國人大代表、好醫生集團董事長耿福能認為,在疫情衝擊下,國家出台多項措施為企業紓困解難,堅定了企業發展的決心和信心。下一步,要繼續保持政策穩定性。建議通過降低企業用能成本、加大援企穩崗力度、減輕企業稅費負擔等舉措,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營造公平、透明、法治的發展環境。同時,強化金融財稅支持,重點支持受疫情影響嚴重的產業,促進經濟發展穩中有進。

  全國政協委員、月星集團董事局主席丁佐宏表示,堅持穩字當頭,必須全力保暢通、保運轉、保民生,既要統籌推進經濟發展和民生保障,加快補齊民生領域短板;也要落實好就業優先政策,推動新的生育政策見效,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人民有了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國家才能更加穩定繁榮。”

  圍繞“進”字做文章

  穩字當頭、穩中求進,還要圍繞“進”字做文章,不斷激發發展活力,積蓄發展新動能。

  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已經有了良好的基礎。最新數據顯示,2021年新登記市場主體2887萬戶,日均新登記企業2.5萬戶,年末市場主體總數達1.5億戶。營商環境不斷改善,助企紓困政策加快落實,新市場主體不斷湧現。

  代表委員們表示,“進”就是要促發展,促發展就必須千方百計激發市場活力。不僅要實現宏觀政策穩,為發展做保障,而且微觀政策要活,提振市場主體信心。

  為了達到“進”這一目標,必須進一步創造公平的政策環境。著力打通國內大循環,暢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堅持對外開放政策,高質量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實現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

  完備的產業鏈供應鏈、廣闊的市場機遇、持續優化的營商環境使中國繼續成為引進外資的熱土。2021年,我國實際使用外商直接投資金額1.1萬億元,比上年增長14.9%,首次突破1萬億元。

  代表委員們認為,要堅持對外開放不動搖,努力保持外貿增速、規模持續增長,以對外資的吸引力不斷激發“進”的活力。

  “進”也離不開創新。創新是發展的內在動力,必須千方百計注重科技創新,激活科技創新這個新動能。

  黃慶學代表表示,希望通過推動完善優化科技創新生態,引導廣大科研人員進一步形成扎實的科研作風,務實推進核心技術自主創新,支撐製造業穩步提升,為實現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的發展目標增添力量。同時,科技創新要做實做強、穩扎穩打,切不可盲目冒進。

  “對於金融行業來說,把握穩中求進,就要強化科技、開拓創新,加大對科技企業支持力度,打造‘科技+金融+產業’的新生態,充分運用金融科技力量,創新解決難點、痛點和堵點問題,為經濟社會發展全面賦能。”全國人大代表、建設銀行湖南省分行行長文愛華說。

  丁佐宏委員認為,圍繞“進”字做文章,走穩健發展與高質量發展之路,需要從三方面努力:一是創新思路、優化服務,發揮實體平台優勢,進一步提升消費供給,促進消費擴大,努力成為暢通經濟循環的“主力軍”;二是做好實體商業平台的“穩定器”,加大穩商助商惠商力度,提升民營企業的就業吸納能力;三是積極踐行社會責任,以企業的高質量發展,助力全社會共同富裕事業的穩步邁進。

  保民生就是促發展

  做好民生工作,是穩人心、穩大局的重要基礎,也是有效擴大需求、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著力點。

  過去一年,聚焦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各地區各部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千方百計增加居民收入,全面加強社會建設,完善社會保障網,構築起人民群眾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新冠肺炎疫情下,守護好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是首要任務。

  耿福能代表認為,當前全國疫情防控形勢總體可控,但我們不能掉以輕心,應始終堅持人、物、環境同防。“唯有全國疫情防控一盤棋,採取科學、精准、有效的舉措,才能穩住來之不易的經濟復甦和全民抗疫成果,為穩中有進營造良好環境。”

  就業是民生之本。數據顯示,2021年全年城鎮新增就業1269萬人,比上年多增83萬人。全年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平均值為5.1%。全國農民工總量29251萬人,比上年增長2.4%。

  代表委員們認為,要千方百計創造就業機會,包括加強產業工人培訓、高技能人才培養和引進等,以促就業帶動居民收入增加,以促就業提振消費信心。

  全國人大代表、南方電網廣西電網公司董事長揣小勇表示,能源央企要把握“穩”的基調,成為“進”的動力。為進一步提高人民群眾生活品質,今年南方電網廣西電網公司將投入85億元持續實施廣西農村電網鞏固提升專項行動,投資不少於2900萬元實施定點幫扶項目,助推鄉村振興發展。

  “兜住兜牢民生底線,要解決好就業問題、落實好勞動用工政策,做好養老保險全國統籌和社會保障,繼續推行和落實鼓勵生育、應對人口老齡化的政策。”張水波委員認為,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統籌推進經濟發展和民生保障。

  代表委員們認為,要從黨中央的重大決策中找發力點,在關鍵領域、薄弱環節上尋突破,牢牢兜住民生底線,穩住經濟基本盤,積蓄發展新勢能,掌握未來發展主動權。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