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政策真給力 企業添動力
http://www.CRNTT.com   2022-02-27 13:43:28


  中評社北京2月27日電/據人民日報報道,“一個小小的熔斷器,也許就能解決整個設備運轉的大問題。”不久前,一場線下對接會吸引了寶武、寶馬、上海電氣和幾十家中小企業參與。像這樣的大中小企業交流活動,自2018年至今,上海市中小企業發展服務中心每年都會舉辦近10場,超500家中小企業參加,一系列行業問題迎刃而解。

  “通過市政府搭建的大中小企業交流展示平台接到了全新訂單,這對我們中小企業拓展市場太友好了。”北京融信數聯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於笑博說,北京市推出的中小企業公共服務貼合實際需求,幫助企業增加了發展底氣。今年公司將進一步夯實技術,預計全年營收將增長80%左右。

  推進大中小企業在產業鏈供應鏈、協同創新等方面實現更高效、更便利的對接,通過融通發展,帶動培育更多專精特新“小巨人”中小企業……在一系列支持政策的推動下,2021年,我國規模以上中小工業企業營業收入、利潤總額同比分別增長19.9%、25.6%;近兩年平均分別增長9.9%、16.8%,增速高於2019年的水平,中小企業韌性和活力充分體現。

  優化發展環境,激發中小企業內生發展動力

  春節剛過,納琳威納米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的建築玻璃外貼節能膜生產線上一派繁忙。“節前,公司拿到了一家大型互聯網企業華南中心2萬平方米建築玻璃幕墻節能膜訂單,按計劃該項目將在3月貼裝完成,公司上下正為訂單按時交付加班加點。”公司董事長肖琳說。

  作為工信部首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之一,納琳威自主研發的PET功能性光學薄膜打破了日本、韓國、美國等地企業的長期壟斷,在細分的汽車太陽膜領域占據全球近20%市場份額,新研製的建築外貼節能膜去年也實現量產。

  “玻璃幕墻貼上節能膜,夏季空調節能比率最高可達36.1%,不過,由於是實現進口替代的國產新品,市場知名度不高,市經信委幫我們把產品推到上海科學節能展示館進行推廣宣傳。”肖琳說,公司企劃部門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展示設計,3月產品就能入館。

  橙紅色的橋吊自動運行,將一個40尺集裝箱從巨輪上緩緩吊起,平緩越過船舷,穩穩地落在藍色的自動駕駛新能源集卡上。啟動、加速、轉彎……集卡自動行駛至堆場指定位置,龍門吊自動抓取,精准平穩地將集裝箱放到指定的場箱位上。

  1月20日,我國首個傳統集裝箱碼頭全流程智能化改造項目在廈門港海潤集裝箱碼頭迎來試投產。用無人駕駛運力串聯整個碼頭生產運營各環節,離不開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上海西井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研發的自動駕駛新能源集卡和無人駕駛車輛管理系統。

  “能夠在短短6年時間裡先後推出全球首輛港區作業無人集卡、全球首輛自主駕駛無人跨運車、全球首款全時無人駕駛電動重卡以及全球首款跨場景無人駕駛重載移動平台,得益於公司以人工智能專業海歸學子為主體的科研團隊,更離不開上海建設人才高地的聚引力。”西井科技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譚黎敏說。

  春節剛過,西井科技工程師蔡文揚帶領公司算法團隊,投入到港區智能安防平台的搭建中。從英國帝國理工大學的機器學習專業畢業的他,回國便加入西井研發團隊,2018年享受到每月1200元上海長寧區人才租房補貼。2020年起這一補貼又上漲到每月1600元。“補貼不僅降低了青年人才的生活成本,更讓我們感受到上海的溫度、長寧的溫度。”蔡文揚說。

  “針對中小企業高度關注的人才落戶難問題,我們將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納入市人才引進重點機構目錄,符合條件的人才可快速直接落戶。”上海市經信委有關負責人介紹,此外,上海市完善了中小企業服務專員機制,目前,有中小企業服務專員6257名,覆蓋企業9.3萬餘家。深化企業服務雲功能,雲上打造“惠企政策一窗通”平台,定期發布《上海市企業政策動態》,累計發布惠企政策8837項,推送政策信息1500萬餘次,完成服務訂單99.4萬,服務產品1.8萬個,店鋪數772家,處理訴求超8萬項。

  “工業和信息化部正會同有關部門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堅持紓困和培優兩手抓,推動中小企業平穩健康發展。”工信部副部長徐曉蘭說,中小企業主管部門要不斷優化中小企業發展環境,完善政策措施,強化公共服務,特別是要進一步加大惠企政策宣傳力度,充分發揮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範平台作用,推動惠企政策精准滴灌中小企業,確保惠企政策應享盡享,幫助中小企業紓困解難。

  疏通堵點、消除痛點,助力中小企業穩步走出去、持續拓展國內市場

  “嗡嗡嗡”,信號指示燈閃爍,一片片薄鋁帶經過全自動高頻焊制管機立時變為管狀。在智能機器人精准協作下,衝壓、裝配、壓裝一氣呵成,一台台汽車散熱器魚貫下線。

  初春,廣州番禺法拉達汽車散熱器有限公司車間裡,設備正滿負荷生產。“受海外疫情影響,去年以來公司開始轉戰國內市場。”公司部門經理林莉說,國內汽車配套市場需求廣闊,今年內銷占比將進一步擴大。

  出口轉內銷,怎麼“轉”是關鍵。“布局國內市場較晚,渠道不熟悉,品牌不響亮成為挑戰。”林莉告訴記者,得益於政府部門提供的大中小企業產銷對接會,公司逐步進入一些國內客戶的供應鏈,打開了市場局面。“針對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新建的水冷板散熱器產品生產線,預計今年6月將投入使用,這將成為深耕國內市場的關鍵一步。”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