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尼克松訪華50周年:歷史經驗與當前啟示
http://www.CRNTT.com   2022-02-26 15:14:19


  中評社北京2月26日電/據中國網報道,1972年的2月21日,美國總統尼克松走下空軍一號,與周恩來總理握手,開啟為期8天的對華訪問。期間中美聯合簽署了《上海公報》,確定了一個中國原則。尼克松這次震驚世界的訪問,不僅為中美兩國恢復正常交往打開了大門,而且改變了國際局勢走向,可列入20世紀最重大的歷史事件。

  時隔50年,中美乃至全世界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美國對華政策從尼克松時期的“聯中抗蘇”演變成特朗普和拜登時期的“戰略競爭”,中美關係也一度跌至尼克松訪華以來的最低點。

  2020年7月,美國前國務卿蓬佩奧在尼克松總統圖書館發表演講,明確拒絕尼克松遺產,聲稱尼克松開啟的對華接觸政策並沒有給中國帶來他原本希望的那種變化。2021年5月,拜登的印太事務協調員坎貝爾明確宣布,對華接觸的時代已經結束,今後美國對華政策的主要模式將是競爭。美國國務院發言人普萊斯近日表示,美方目前沒有針對尼克松訪華50周年發表聲明的計劃。這些變化似乎表明,在美國政府看來,尼克松訪華所創造的政治遺產所剩無幾且無關緊要。

  但讀史可以明智,鑒往可以知來。回顧尼克松訪華的歷史,考察過去50年裡中美關係曲折發展的歷程,能從中得到許多可用於指導當前中美關係發展的寶貴經驗。

  第一,對美國而言,處理好對華政策需要巨大的政治勇氣和政治智慧。他決定秘密訪華不僅需要跳出意識形態的桎梏,還要冒極大的風險。一旦失利,對他的政治生涯和美國的國際形象都將是沉重的打擊。但尼克松深信改善中美關係將使兩國都深受其益,因此不顧國內反對勢力,繞開頑固的官僚機構,決意開啟改變世界的中國之行。

  反觀當下的拜登政府,明明清楚地認識到,特朗普的貿易戰事與願違,取消對華加征關稅有利於減輕美國通脹壓力,卻仍然懾於國內反華壓力,對前任錯誤路線亦步亦趨。如果拜登政府真希望避免中美關係滑向災難,就應當勇於承擔、敢於突破。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